由住宅建筑看我国现行建筑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建筑业市场蓬勃发展。作为指导建筑设计的建筑规范日益显示出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建筑规范的滞后阻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影响了建筑市场的繁荣。就目前国外性能规范发展来看,我国的建筑规范面临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住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房地产业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选择住宅建筑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首先,通过对我国住宅日照标准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归纳和分析,对比不同城市的地方规范,找出我国现行日照标准的薄弱环节。考察实例,参考国外同类问题的研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弥补我国日照标准的不足。 其次,由住宅建筑分类的不合理,看我国住宅防火规范的问题。分析建筑规范滞后性的问题,寻找合理的方展方向。 最后,对前面问题的总结和分析,推导造成我国住宅规范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规范体制的问题。比较美国的建筑规范体制,将我国的建筑规范纳入到市场的动态循环过程中,由市场来主导调节,才是解决我国建筑规范存在问题的根本办法。
其他文献
大都市边缘区是都市区空间拓展影响最集中的区域,居住空间向大都市边缘区蔓延的趋势无法阻挡。针对当前我国大都市边缘区城镇居住空间组织的理论研究的薄弱和研究方法的不足,论
目前,建筑业的能源使用已超过工业、交通业,占我国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46.7%。作为存量与建设量比例最大的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占我国建筑业能耗总量的45.9%。其中,寒冷地区居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技术化、信息化浪潮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全球性产业调整和分工的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加快了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步伐,跨国公司加大了制造
在城市化快速蔓延的今天,城市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蛇口地区是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第一批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历经28年的发展变化,蛇口地区在历史的连续性及成果的实效性
自行车交通在中国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在一定出行距离内有其独特的优势,非常适合居民短距离的出行(5公里以下),即使在出行机动化趋势加快的情况下,在国
厅堂声学缩尺模型自1934年F.Spondok首先提出,于六、七十年代达到极盛,现今在声场客观指标测量和音质主观评价方面对厅堂音质设计和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在缩尺模型试验
对城市街头游憩绿地建设与城市人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景观关系的思考,是本研究选题的最初原因。论文通过对城市街头绿地的基础理论、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与绿地空间的关系、对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城乡矛盾、“三农”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宏观经济社会背景的转变,我国乡村的发展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和谐城乡关系、提高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
笔者认为,城市设计对于轨道交通枢纽空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一座城市不仅要从功能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审视一座城市更应该带着城市设计的观念去研究。本文在收集中国和日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我国产生和发展了二十多年,在土地出让、开发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