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凯鲁亚克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在美国文坛乃至整个世界文坛都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凯鲁亚克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涵进行研究,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以凯鲁亚克小说中目前已经翻译到国内的三部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孤独天使》为研究对象,运用福柯忏悔话语、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对杰克·凯鲁亚克小说中的忏悔主题进行解读,较为细致地分析其小说中传达出来的忏悔意识及其救赎方式,从而深入挖掘作品的丰富内涵。绪论部分简单介绍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的关系,凯鲁亚克主要的文学作品及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最后对“忏悔意识”做出界定。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具体分析了凯鲁亚克小说中隐含的忏悔意识。个人层面,个人对于人生梦想、情感、生活态度的自我坦白和剖析。社会层面,从金钱世界的腐朽、社会政治杀戮的本质、现代科技对人性的异化,文化的荒原几个方面,对社会整体的“恶”进行批判与揭露。第二章,从个人因素和文化因素探究凯鲁亚克小说中忏悔意识形成的原因,结合西方文学史上的四种忏悔模式,奥古斯丁式的忏悔模式、卢梭式的忏悔模式、托尔斯泰式的忏悔模式、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忏悔模式及其忏悔模式的流变,结合凯鲁亚克本人、凯鲁亚克作品的风格总结出具有凯鲁亚克式忏悔特点。第三章,主要是讲凯鲁亚克作品中的人物从忏悔开始自赎方式的选择及其无法得到救赎的原因。谁能拯救他们?没有上帝,只有他们自己,从忏悔的那一刻开始,也是他们寻求自赎之路的开始。他们上路浪荡,他们将眼光投向神秘古老的东方禅宗,他们亲近自然,在一花一草一木中体验着生命的本真。但种种自赎之路的尝试并没拯救他们,本章中指出他们最终并没有实现拯救的原因。结语部分对全文论述予以总结,指出凯鲁亚克作品的影响,呼吁不要对以凯鲁亚克为代表“垮掉的一代”文学进行片面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