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煤炭行业安全事故率、百万吨死亡率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安全效率评价是煤炭企业保持安全生产的前提,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的分析,找出在安全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Pe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煤炭企业100强中的36家企业的七项投入和产出数据作为安全效率评价分析的样本数据,进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36家样本企业从2005年—2011年的安全效率进行静态评价与分析,并对未达到安全效率有效的企业进行投影分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安全效率的动态评价与分析,并将安全效率变化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三部分来分析。从36家煤炭企业安全效率静态分析结果中得出,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效率水平较低,平均值处于0.53-0.77之间;煤炭企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较低,与理想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煤炭企业之间的安全效率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化明显;虽然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向稳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DEA测度企业时的参考次数,可以得出36家样本数据中的模范企业;通过对非DEA有效的煤炭企业进行安全效率投影分析得出,我国煤炭企业所有投入要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而与理想产出相比,所有产出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对样本数据进行安全效率动态分析时得出,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效率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煤炭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在改善安全效率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纯技术效率是阻碍安全效率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评价安全效率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规模变化不大。最后,针对DEA和Malmquist在煤炭企业安全效率评价与分析时发现的问题,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改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