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隐窝区域解剖与额窦炎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测量额窦炎组和非额窦炎组额隐窝区域相关影像学解剖结构及参数,探讨额隐窝区域解剖与额窦炎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择因鼻部疾患或健康体检等原因接受鼻窦CT扫描83例(166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16排高速螺旋CT扫描(螺距0.44 mm,扫描层厚1 mm,层距1 mm),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患者资料导入Mimics10.0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对额窦、鼻丘气房、中鼻甲、纸样板、钩突、钩突上端附着方式、额嘴等解剖结构进行辨认和分析,并测量额隐窝区域相关参数,包括冠状位测量钩突到中鼻甲最短距离、钩突到纸样板最短距离、中鼻甲到纸样板最短距离,并计算额隐窝引流通道狭窄程度的相对值;矢状位测量鼻丘气房矢状位最大内径、额嘴到前颅底最短距离。根据纳入标准将患者分为额窦炎组和非额窦炎组。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额隐窝区域解剖与额窦炎相关性进行评价。  结果:额隐窝区域解剖变异较大,其引流通道的狭窄程度与额窦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尤以钩突上端附着方式、鼻丘气房发育程度、额嘴到前颅底距离最为密切。(1)钩突上端附着纸样板111侧,占66.9%;钩突上端附着中鼻甲38侧,占22.9%;钩突上端附着颅底17侧,占10.2%。额隐窝引流通道在钩突与中鼻甲之间时额窦炎的发病率较引流通道在钩突与纸样板之间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额隐窝引流通道在钩突与中鼻甲之间时,额窦炎组额隐窝引流通道相对狭窄程度的比值为0.19±0.06,非额窦炎组为0.24±0.07。额隐窝引流通道在钩突与纸样板之间时,额窦炎组额隐窝引流通道相对狭窄程度的比值为0.69±0.08,非额窦炎组为0.79±0.07。额窦炎组与非额窦炎组比较,额隐窝引流通道相对狭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可观察到鼻丘气房158侧,辨认率为95.2%,额窦炎组鼻丘气房辨认率为100%,非额窦炎组为90.9%。额窦炎组鼻丘气房矢状位最大内径为7.92±2.06 mm,非额窦炎组为7.06±1.70 mm。额窦炎组与非额窦炎组比较,鼻丘气房矢状位最大内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额窦炎组额嘴到前颅底最短距离为4.55±1.53 mm,非额窦炎组为5.96±1.58 mm。额窦炎组与非额窦炎组比较,额嘴到前颅底最短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钩突上端附着方式决定了额隐窝引流通道走形,其可作为额窦手术中寻找额隐窝的重要解剖标志,额隐窝引流通道的狭窄程度和不同引流方式与额窦炎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2)鼻丘气房位置相对恒定,出现率高,可作为额窦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鼻丘气房矢状位最大内径与额窦炎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3)额嘴为额窦口最狭窄部位,额嘴到前颅底最短距离与额窦炎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开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性分子影像探针99mTc-HP7的放射性标记制备方法,并开展其在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肿瘤模型
期刊
目的:通过研究颞骨HRCT联合纯音测听对上鼓室硬化的诊断意义,从而为临床上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且干耳3月的患者,是否行上鼓室探查提供一定的指导。  方法:对贵阳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 寻求影响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与转归的关键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并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COVID-19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0年2~4月援鄂期间在湖北省鄂州市中
背景 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影响胚胎发育、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