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3基因遗传变异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食管癌发病隐匿且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这导致大多数的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的晚期,并且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仅30%左右。因此,有效识别食管癌发病风险因素和预后标志物,让患者得以早诊早治,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he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 3,TIM-3)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负向调节分子,不仅能够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负向调节抗肿瘤免疫,并且能够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TIM-3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和编码序列,进一步干扰蛋白表达和调控,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TIM-3多态性(rs10053538C>A,rs10515746 C>A和rs1036199 A>C)与ESCC发病风险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TIM-3基因多态性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ESCC组织表达情况的影响,同时,应用Kaplan-Meier网络数据库分析TIM-3mRNA不同表达水平对ESC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采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对TIM-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三个位点rs10053538 C>A、rs10515746 C>A和rs1036199 A>C进行基因分型分析。3.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两组不同人群中(以高发区人群为基础的研究:579名ESCC患者和579名健康对照者;以医院人群为基础的研究:420名ESCC患者和420名健康对照者)分析TIM-3基因多态性与ESC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4.本研究对纳入人群中的198名ESCC住院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TIM-3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ESCC患者组织标本中rs10053538 C>A SNP不同基因型的TIM-3 mRNA表达情况。6.采用Kaplan-Meier网络数据库在线分析ESCC患者的TIM-3基因的mRNA表达与其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1.ESCC病例组中上消化道肿瘤(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UGIC)家族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说明UGIC家族史阳性增加了ESCC发病风险,经过年龄、性别以及吸烟状态校正后OR值为1.243(95%CI 1.015-1.524)。2.TIM-3 rs10053538 C>A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中,ESCC组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7.6%vs 5.8%,P=0.021);与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个体的ESCC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1.34,95%CI1.05-1.72)。CC、CA和AA不同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5.7%和88.7%,13.5%和11.0%,1.0%和0.3%,CA/AA基因型在ESCC组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3%vs 11.3%,P=0.048)。与基因型CC携带者相比,CA/AA基因型携带者ESCC患病风险明显增加(OR=1.30,95%CI 1.00-1.70),但是经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以及UGIC家族史校正后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关联(OR=1.32,95%CI 0.98-1.78)。此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A/AA携带基因型可能会增加吸烟个体的ESCC发病风险(OR=1.57,95%CI 1.03-2.40;校正后OR=1.61,95%CI1.00-2.59)。3.Cox回归模型分析(经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UGIC家族史情况校正)结果显示rs10053538 C>A SNP与ESCC病人的临床预后相关,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A基因型携带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HR=5.61,95%CI 1.36-23.12;校正后HR=4.98,95%CI 1.14-21.71)。4.未发现TIM-3基因rs10515746 C>A SNP和rs1036199 A>C SNP与ESC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携带rs10053538 CA/AA基因型ESCC患者的组织样本中TIM-3 mRNA水平明显高于携带CC基因型者(平均值±标准差:2.514±2.030 vs 1.094±0.957,P<0.05)。6.Kaplan-Meier在线分析结果表明,与TIM-3 mRNA低表达ESCC患者相比,TIM-3 mRNA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HR=2.56,95%CI 1.04-6.28,P=0.035)。结论:1.TIM-3基因rs10053538 C>A SNP与ESCC发病风险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或CA/AA基因型是ESCC患者的发病风险因子。2.TIM-3基因rs10053538 C>A SNP与ESCC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携带AA基因型是E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TIM-3 rs10053538 C>A SNP与TIM-3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携带CA/AA基因型ESCC患者组织中的TIM-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4.TIM-3 mRNA表达与ESCC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TIM-3 mRNA高表达与ES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的成果表明转录因子叉头框家族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受到重视。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4(forkhead box protein 4,FOXP4)属于叉头框家族的一员,目前许多针对FOXP4的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说明FOXP4可能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报道。长链非编码RNA(
目的:探讨缺锌环境下miR-193b影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从而为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效果提供思路。方法:1.研究对象:1.1人食管癌细胞KYSE1501.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化疗的75例食管癌患者的血清。2.实验方法:2.1构建具有放疗抗性的食管癌细胞系以及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CCK8、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FOXD3-AS1和FOXD3基因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探讨FOXD3-AS1和FOXD3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通过检索UCSC数据库,
目的:证明Khorana风险模型不足以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进行预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参数,研究血浆有核细胞数及凝血功能与肿瘤高凝状态的相关性。筛选可作为肿瘤高凝状态的预测指标,为肿瘤高凝状态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18年1月2日至2019年9月9日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1524例,收集患者临床诊断、身
目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之内(一般在12h左右),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大于20d B。虽然有多种病因可以导致突发性耳聋,但是突发性耳聋的明确发病原因尚未得到解释,因此有些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突聋预后因素的影响,并且了解到分析突聋预后因素对于期临床治疗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探讨不同因素与突
第一部分河北省女性乳腺癌流行及筛查情况目的:收集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女性乳腺癌筛查(河北省女性乳腺癌筛查项目)的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11月至2020年4月参加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首先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参加人群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出乳腺癌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包括乳腺超声和(或)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的临床筛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
目的:检测重组人IL-17D(RhIL-17D)作用下,卵巢癌SKOV3细胞和si-p65-SKOV3细胞NF-κB-p65和PD-L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RhIL-17D对SKOV3细胞和si-p65-SKOV3细胞迁移、侵袭、增殖的影响。探究IL-17D对卵巢癌细胞PD-L1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以适量细胞接种于六孔板,用含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浆circHIPK3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浆circHIPK3在CR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1.检测血浆circHIPK3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表达水平:收集3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3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方法检测血浆circHIPK3的表达水平。2.评估血浆circHIPK3在结直肠癌的
目的:评价夜间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96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78岁,BMI 18-26 kg/m2,排除标准:术前心率(Heart Rate,HR)≤50次/min,严重精神心理疾病,严重系统疾病,严重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睡眠呼吸暂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32):对照组
目的:通过记录全麻患者手术结束前最后10min内SPI值的变化以及病人术后疼痛的VAS评分,分析手术体积描计指数预测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准确性,为临床术后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择期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下行腹部肿瘤切除术患者72例,年龄18~75岁,ASA分级为I或II级,NYHA分级I~II级,BMI 18~30kg/m2。患者入室后,常规铺设温毯进行保温,建立上肢静脉通路,氧流量4~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