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酸性人工合成色素的技术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oo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人工合成色素,水溶性好、离子作用强,采用单一作用模式的常规色谱等度洗脱方法难以实现高效分离。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综合了毛细管电泳(CE)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双重优势,兼备了 CE的分离高效性和HPLC填料的高选择性,在现代色谱微分离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本论文基于pCEC技术,从功能整体柱制备、一维电色谱分离、连续二维电色谱多模式分离等技术着手,研究了不同功能整体柱对酸性合成色素的分离作用,研究了连续二维电色谱中电泳、离子交换和色谱保留等多模式协同作用,实现了 pCEC对带有阴离子负电荷的酸性合成色素的高效分离。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可食用合成色素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其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原理、连续二维色谱分离模式及其研究进展,总结并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基于POSS基阳离子型杂化硅胶整体柱,开展了毛细管电色谱强亲水-离子交换混合模式分离酸性合成色素的技术研究。以苄乙烯基三甲基氯化铵(VBTA)为功能单体,优化了离子单体组成,制备了 POSS-VBTA整体柱,考察了中性物质、带电荷物质以及酸性合成色素在POSS-VBTA柱上的电色谱保留行为,POSS-VBTA整体柱异电荷离子吸附作用显著,VBTA对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亮蓝等酸性色素具有强烈的保留作用,难以有效洗脱。第三部分,基于POSS基电中性杂化硅胶整体柱,开展了毛细管电色谱分离酸性色素的技术研究。针对酸性合成色素与整体柱固定相静电作用强的问题,制备并应用了 POSS-HEMA非电荷型的亲水整体柱。考察了中性物质和阴离子型酸性合成色素在不同缓冲盐、不同乙腈含量条件下的电色谱分离行为,在流动相为乙腈:三乙胺=40:60(三乙胺 3.0mmol/L,pH 6.50)、压力 4.4Mpa(500psi)、分离电压+15 kV的优化条件下,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亮蓝等酸性合成色素在7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第四部分,研究了连续二维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技术,实现了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诱惑红,苋菜红,亮蓝等酸性色素的pCEC分离。构建了连续二维分离色谱柱,基于连续二维毛细管柱(含有9 cm石英毛细管和16 cm长的表面键合ODS的硅胶填料柱),考察了酸性合成色素在一维C18分离柱上电色谱分离行为,阐述分拆了加压电色谱模式下的连续二维色谱分离作用机理;优化了缓冲盐浓度、pH、分离高压条件等影响参数,建立了 pCEC连续二维色谱等度分离技术,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亮蓝等6种酸性合成色素在16.0 min内实现了等度洗脱分离,应用于饮料样品分析,回收率范围为74.8-92.7%,峰面积 RSD 均小于 4.7%。
其他文献
本研究依托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对该站长期固定观测生物样地进行第三次全面调查观测分析,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
2008年7月4日,'欧洲建筑节能趋势座谈会'在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召开。今年5月人居委在瑞士卢加诺组织召开'第二届楼宇节能中欧论坛'及欧
以天然蔓越莓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的条件下,将蔓越莓浆添加到果冻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蔓越莓果冻的生产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
为加强湖泊保护,规范湖泊开发利用行为,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水害,按《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劳动经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全球化、结构变化与工作任务:新时代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国际
在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变化的今天,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管理成效发生了明显的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当中,对森林资源进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保
构建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奠定基础。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由四个层级构成,第一层级主要包括"责任心""积极主动""问题解决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是未来就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从中国社会主
<正>浙能六横电厂由浙江省能源集团投资,是全国首个离岸海岛的燃煤电厂,是浙江省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也是浙江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项目。共建设4台100万kW超超
<正>吸毒者是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1],自1989年第一次在注射吸毒人群发现HIV感染的暴发[2],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这一人群感染率已达到15%[3]。有研究结果显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