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发展是指均衡的发展、节约的发展、清洁的发展、循环的发展、安全的发展。区划是区域管理与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区划是实现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的关键。如何在区划中融入经济、生态、自然、资源等因素,使得区划对区域绿色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是区划研究的重点,也是绿色发展区划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已有区划综合性较弱、重生态保护理念、轻绿色发展思路的特点,将面临“绿色崛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形势,需实现从以“治山、治江、治湖、治穷”的应急抢救型为主的生态治理模式,转变为“富山、富水、富民、强生态”的减压增效型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江西省作为研究区域,遵循区划原则与理论,使用地理学综合区划方法,运用GIS等技术手段,基于江西省地形、地貌、生态、农业、林业、草业、湿地、经济、旅游等空间数据,建立定性与定量、生态与经济、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评价各研究单元的发展条件与方向,科学划分了4类一级区、17类二级区和51类三级区。首次实现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县域资源及其发展优势为基础,以各单元绿色发展途径为出口的绿色发展区划。区划结果有助于明确各县绿色发展方向,便于指导资源的优化利用与产业的合理布局,并可为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区划结果,布置适宜的发展模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区划结果的使用与指导价值,发挥区划与模式的综合作用。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探索建立绿色发展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分析江西省地形、地貌、生态、农业、林业、草业、湿地、经济、旅游等空间数据,遵循定性与定量、生态与经济、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选取指标,最终建立了包含44项指标在内的绿色发展区划指标体系,指标涵盖江西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方面。2)在一级区划中,根据地形、地貌、生态条件将江西省划分为江河源区、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及鄱阳湖平原区,有利于促进江西省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制定及流域分区管理。3)在二级区划中,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各县的发展条件,最后按照生态系统类型将其划分为农业、林业、湿地、草地、城镇,这可为评价各县的发展资源及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推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4)在三级区划中,将各研究单元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细化,提出各研究单元生态与发展相结合的具体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为充分利用江西省的绿色生态资源,科学评价了各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科学划定出生态服务业重点发展区。5)总结和提炼农业、林业、草业、湿地方面的典型模式,并在区划结果基础上,将其落地到具体地块区域。实现模式在适宜区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区划及模式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