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我们国家对于语言经济学这门科学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目前大部分研究还是分析语言的人力资本属性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等命题,对于语言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尝试从语言距离的角度,探索语言与国际对外直接投资(FDI)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这里的语言距离,通常理解为一国居民学习另一国语言的难易水平,也可以说是语言之间的差异程度。现有研究表明,语言距离带来的交易成本可能会妨碍FDI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局部均衡模型,对语言距离带来的语言成本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消除语言障碍需要成本,语言成本最终要通过各类交易成本反应到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上,从而抬高了利率水平,降低了 FDI流量。然后本文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构建度量汉语语言距离与英语语言距离的变量,对与中国有密切经济贸易关系的包括英国、日本在内的16个国家,从2000年至2015年的对华直接投资流量进行了计量分析。传统引力模型认为,FDI流量与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正相关,而与双方之间的地理距离负相关。本文回归结果基本验证了传统因素的影响。关于语言距离,结果显示各国语言与汉语的语言距离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各国语言与汉语的语言距离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语言距离越近,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就越大。因为两国语言距离越近,交易成本越低,导致FDI流量越高;而语言的巨大差异则会增加沟通成本,从而降低FDI流量。同时,本文还发现欧洲各国语言与汉语的语言距离对其对华直接投资流量的影响不如亚洲的大。另外,在基于英语语言距离的回归中,投资国对华直接投资流量与英语的语言距离也相关,这表明语言距离对FDI的影响是稳健的。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一方面是应继续加强中国的语言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提升本国居民的英语沟通技能使得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向外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消除语言壁垒,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区别在不同地区的汉语推广政策,因地制宜以取得最大的推广效果。同时大力发展语言产业,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