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斯特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能够引起区域生态恶化、土地丧失、水资源短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灭绝和区域贫困的发生。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中石漠化现象最严峻的区域之一,但其植物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许多为喀斯特地区适生特有植物。因此,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石漠化治理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访问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现有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结构选择单一,生态功能脆弱;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治理面积小;贫困现象严重,思想落后;治理措施实施不到位,缺少专业指导;造林后管护不到位,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对成功案例宣传总结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种植规模化程度低,高效种植技术尚未得到推广;种源混乱,药材质量难以保证;药用植物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研究力量薄弱,工作不系统不深入;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意识不强。针对石漠化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采用复合种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展科技带头人;优化管理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坚持以点促面。针对药用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种质资源库,提高质量;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研究药用植物致濒的原因,科学的进行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工作,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在恭城县和那坡县两个基地进行药用植物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实例示范研究,总结出在生态经济林下栽植草本、灌木或小乔木药材的发展对策,乔木可选用珍稀药用植物半枫荷、金槐等,灌木选用传统珍稀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地枫皮和短序十大功劳等,草本植物选用珍稀药用植物红根草、白及和南板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