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218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胶质瘤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脑肿瘤占90%,其中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胶质瘤细胞具有高度的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然而,促进肿瘤进展和复发的分子机制仍不确定。因此,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非常有限,且多数患者的中位生存率不足1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生存率则更低。因而,探索胶质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是极有临床意义的,可以促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或药物的研发。MicroRNAs是一类18至25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单链的小RNAs,通过调控特定的有活性的mRNA靶点,可在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起重要作用。超过半数的人类基因由microRNA调控转录抑制和(或)mRNA降解来调控。MicroRNAs也参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迁移及侵袭的调控。研究表明,microRNA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可分为致癌microRNA和抑癌microRNA。MicroRNA218为抑癌microRNA。近年来,MicroRNA218在一些肿瘤中已广泛被研究,研究表明其在脑胶质瘤细胞中显著表达下调。然而,MicroRNA218对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生物学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218在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及microRNA218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新鲜组织样本38例,用液氮罐转运至﹣80℃冰箱,用于总RNA的提取。(2)应用定量RT-PCR检测miRNA218在各脑胶质瘤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3)应用脂质体2000将pcDNA3.1-microRNA218质粒转染胶质瘤细胞U87、U251。(4)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microRNA218对胶质瘤细胞U87、U251存活率的影响。(5)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croRNA218对胶质瘤细胞U87的侵袭能力的影响。(6)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microRNA218对胶质瘤细胞U87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MicroRNA218在WHOI-II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WHOIII-IV患者,且microRNA218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2)MicroRNA218抑制U87MG和U251MG细胞增殖能力。(3)MicroRNA218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U87迁移与侵袭能力。结论:(1)MicroRNA218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2)MicroRNA218具有抑制胶质瘤迁移与侵袭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理冲汤对异种移植子宫肌瘤小鼠免疫相关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6~9周龄CB-17Scid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味治疗气血不和型儿童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方法:将134例符合要求的患儿,采用SAS软件生成,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
利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广州市流溪河流域18个采样点水体中16种优控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在107.5~672.0
由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建筑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家族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对应正常胃黏膜中mRNA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mRNA及相对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mRN
在回顾国内学者关于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警模型—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模糊聚类,计算最优聚类中心,对待估样本
"对话"是主、客体间进行平等交流的最简单、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平等是对话展开的先决条件。《论语》以其真实灵动、存同存异、客观辩证的对话特点建立起和而不同的对话精神。
柴胡是一味常用中药。目前,对于柴胡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柴胡皂苷a和d,该二成分被认为是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但是,这种认识是基于天然产物的角度认识柴胡的有效成分,并未反
目的:比较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系统(SAP)和胰岛素泵连续输注胰岛素技术(CSII)在控制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方面的临床效果,并通过比较两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前者在临床上的应
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实践,我院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培养目标不断明晰,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计划实时修订,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更新;引入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