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张承志精神世界的指引者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1978年喊出的“为人民”口号,如今仍享誉文坛;他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容,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人民,不仅是他情感上认同亲近的对象,作品中鲜活饱满的角色,更是他精神世界中启蒙指引的智者。本文在研读分析张承志的文学作品及有关研究专著的基础上,论述了人民与张承志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得出人民是张承志精神世界的指引者这一结论。从人道主义、作家与作品、文本分析与价值判断角度,运用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联系张承志精神世界中的几个关键词汇,多角度,多层次论证了人民之于张承志精神世界的重要性。着力论述了以下两方面:一是理清了张承志心目中的“人民”含义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从初期的弱势群体到其后的文化代表再到近年来的和平理想;二是细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民对张承志精神世界的不同影响:蒙古额吉的举止言行,为他的人生之旅上了启蒙一课;沙沟马志文引他入哲合忍耶教大门,是他宗教信仰之路上的指引者;日本冈林信康,他的歌声使张承志陷入深深的思索中,是他思想之途中的参照者;还有新疆那些自由而浪漫的人民,他们平等而友好的杂居状态启迪了他和平的世界观思想。张承志自誉为“人民之子”,以“人民”体味人生,完善思想,这与现今大多数作家闭坐书斋,不与民间来往的风格截然不同。从“人民”角度入手考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得出“人民”是张承志建构精神世界的指引者,对作家体察民心,体会民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进而使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有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可能在缺血性卒中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干预炎症反应对
本文在全面阐述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方法的同时,着重就“宁淮高速苏北灌溉总渠及入海水道特大桥”的悬臂浇筑施工控制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桥悬臂浇筑施工控制的成功经验对同类
左翼和新感觉派文学产生和依托于上海这样一个殖民化的城市空间,他们就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一空间的影响。这种环境和空间本身会蕴含和催生出反帝反殖的诉求,这种诉求也会通过文
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体规格的分析,分别从通识类课程、项目类课程、融入类课程、开放类课程四个维度,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应用型本科高
文章指出了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实际意义,提出了高职电子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一线教师的不断研究和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先锋文学的浪潮,这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有格非、苏童、余华、马原等,他们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叙事模式,以一种崭新的创作范式让读者
深化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OBE即成果导向理念
新文化运动中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有数十位;创作了独特的女性作品系列,可谓蔚为大观。作为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凌叔华以个性鲜明的创作手法,描摹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在
大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初一,杜甫挈妇将雏,踏上了入蜀之旅,历经二十多天的艰难行程,一家人平安抵达成都,迎接新年,也迎接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时光。在寓居成都
清代乾嘉时期,在仍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比较发达经济条件之下,在前代已有成果的积累之上,学术、文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涌现了众多优秀的学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