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肿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诸多学者对根肿菌的侵染过程已进行了深刻研究,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此外,目前生产上仍然缺乏稳定且有效的防控方法。本课题以白菜为材料,人工接种观察根肿菌的侵染过程,同时采用硼、硅两种营养元素梯度处理,调查其对根肿菌侵染及发病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硼、硅元素控制根肿病的发生以及相关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沙土-营养液法培养寄主植物,观察了根肿菌侵染白菜后在其体内的发育情况。接种24h后根肿菌初级游动孢子或侵入根毛形成原质团或直接侵入皮层,接种第7d根毛中的原质团分裂形成孢子囊,接种第10d孢子囊进一步发育,形成次级游动孢子并释放,留下空孢子囊结构。此外,接种后36h时观察到一种类似孢子囊的结构,对类似孢子囊结构的侵染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和石蜡切片观察发现,该结构可直接侵入根毛,也可以以整体形式侵入皮层,我们推测这可能是根肿菌侵染寄主植物的另一条途径。2.采用不同浓度硼处理,调查硼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硼处理对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可以抑制根肿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表明硼的抑制作用是胞内的。沙土培养中,当硼浓度为0.2mmol/L时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土壤培养中,对发病率的抑制作用发生在0.4mmol/L,而对病情指数的抑制作用发生在1.6mmol/L。但随着硼浓度的逐渐提高,寄主植物会表现出毒性性状且影响成苗。综合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硼处理可抑制根肿病的发生,且沙培中控制根肿病发生的最佳硼浓度为0.4mmol/L,土培中的最佳浓度为0.8mmol/L,两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差异可以解释为土壤的缓冲作用。此外,硼处理可降低寄主植物POD、SOD活性,提高丙二醛含量,表明硼处理可诱导植物防卫反应机制,引起过敏反应,提高植物对根肿病的抗性。3.采用不同浓度硅处理,调查硅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硅处理可抑制根肿菌休眠孢子的萌发、降低根毛侵染率、抑制根肿菌在根毛中的发展,当硅浓度为1.2mmol/L时,根肿病的发生最轻。此外硅处理还可以延缓根肿菌休眠孢子的聚集,其中的原因及影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