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普遍的股权融资方式,其中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且发行价格高于发行期首日收盘价的定向增发被称为溢价定增。就监管层面而言,溢价定增目的是使定增对象以接近二级市场的价格认购股份,从而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随着2014年以来溢价定增的公司不断增加,部份公司溢价定增中存在的乱象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创业板作为定向增发密集发生的资本市场,特有的“溢价定增无锁定期”现象越来越常见。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告效应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创业板市场多家溢价定增后公司的系列市场反应及后果。本文选择2014年—2017年创业板56家溢价定增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事件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创业板溢价定增公司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随后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北信源”公司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探索北信源溢价定增的动因,策略手段以及经济后果,之后探究北信源在溢价定增后公司的绩效表现,发现了溢价定增对于公司绩效改变并不明显,最后从对策角度提出建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溢价定增公司在发布定增预案后会带来正向效应,推动股价上涨;折价定增超额收益率高于溢价定增,具有更高的安全边界;北信源此次溢价定增缺乏业绩支撑,有通过定向增发配合相关方进行利益输送的嫌疑。北信源溢价定增后减持的事件说明了我国创业板市场对于定向增发还存在制度缺陷,本文的研究希望有助于相关部门规范资本市场秩序,完善相关制度,使市场参与者更理性地做出投、融资策略安排,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