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士人对节烈女性的书写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是一个王朝更迭的巨变时期,此时士人的文集中有关女性节烈行为的书写大量出现,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这些文集对节烈女性的记载,与正史的《列女传》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正史中的烈女史料一般来源于地方志或野史,所选择的史料以奇、烈为主,内容较为单一、简单;而在文集中除了有对节烈行为和守节生活的详细叙述之外,还多与忠义之士对比,反思社会上男性缺乏责任和勇气的现状,呼吁男性群体以节烈之妇为榜样。由此,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此一时期节烈女性的生活情状,对明末清初女性所处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地位有所洞悉,也可借此分析士人群体的忠义观念。首先,本文探讨了士人节烈书写的社会背景,分析文集书写与正史书写之间的差异。明代鼓励节烈的社会环境使得节烈行为大量增加,即使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世人追求自由解放的压力下,节烈观念仍然深入人心。而节烈的增多不仅体现在正史记载中,各种野史笔记对节烈的书写也很多。尤其是在明清易代之际,士人群体对节烈女性投入极大的关注,他们凭借独有的社会声望和书写志传的机会,成为节烈的记载者和宣扬者。通过这些书写背景和特点的分析,能了解书写者不仅在关注和评论节烈本身,其背后还有激励忠义的目的。其次,对文集中节妇烈女在患难之际的抉择以及守节生活有所考察。烈女在殉死的关头慷慨决绝,而节妇则坚定守节,承担了家庭的主要经济和奉上养下的重担,“女丈夫”的形象和对忠义的实践是士人对节烈女性关注的重要原因。节妇烈女在患难之际的抉择无疑对士人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在书写过程中无不给予特有的尊重,从其出生、家族、性格、婚嫁以及守节生活等都详细地记载下来,让这些识大义、知大体的女性的生活情状跃然纸上。正是这些面对家国之难,集责任与大义于一身的女性,与男性普遍存在的失节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三,本文从书写者的角度探讨其由女性节烈书写所引发的对忠孝节义的思考。在文集的书写者中,有不少明遗民,他们是清初社会独特的群体,当他们书写节烈时往往也不忘反思亡国的原因,体现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担忧和维护社会正气的期望。遗民的尴尬身份也促进了对节烈的书写,他们试图通过节烈书写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但此时士人的节义观念已有所转变,并非一味地称赞死殉,反映了对节义的理性反思。
其他文献
研究快速有效的改良措施对苏北滩涂盐渍土的治理利用与滩涂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土壤改良剂的应用是盐渍土改良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拥有见效快与成本低的优点。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其高效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借鉴国内外盐渍土改良剂的相关成果,联系苏北滩涂地区实际存在的问题,采用当地常规的小麦-水稻轮作模式,结
1临床资料女性,52岁,因“间断心悸4年,加重1d”于2012年10月7日入院。患者4年来间断心悸,症状发作时于外院行心电图示“房颤”。入院1d前无明显诱因再发心悸,伴胸闷憋气、乏力、大
目的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超高龄(≥80岁)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住院的超高龄(≥80岁)感染性休克患者36
景园中的地形是构成空间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然的重要途径。景园环境中的地形设计是一个复杂多元的问题,对其设计规律的把握必须从多系统的角度加以展开。它不单纯的是一个竖向
1964年由英国社会学家Glass率先提出绅士化概念,绅士化逐渐成为西方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对绅士化概念和内涵的认识日益深化和拓展。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绅士化现象的发生地点已不再局限于城市地区,乡村地域在不断转型发展和重构过程中,也出现与城市空间绅士化相似的社会与空间变迁,1990s绅士化概念开始引入到乡村研究领域。作为绅士化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乡村绅士化是一场“中产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无法逆转的神经变性性疾病,目前的治疗仍以对症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尤其姿势步态和平衡障碍的加重,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增加,并出现骨折、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多个研究显示康复训练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PD的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本课题主要是探讨我院施行的改良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帕金森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