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供应链在信息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协助下,其管理职能从区域化管理职能跃升到全球化管理职能,供应链内部的网络也越来越大,无论是从地域还是从时间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对供应链进行精细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些都在极大的增加供应链运行的风险。在庞大的供应链网络面前,每天都有很多事件对其进行冲击,一旦小小的冲击演变成灾难性的突发事件,整个紧凑的供应链网络就会瘫痪,同时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也在增加着供应链的脆弱性。因此建立一个可以有效防御突发事件供应链防御体系就变得极为重要,如果这个防御体系可以让企业在遭受冲击时快速恢复,那么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供应链突发事件管理的不足,本文结合组织结构的冗余理论对汽车供应链面对的损失类型和冗余保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本文首先对供应链的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及管理的含义、特征及类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大部分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主要强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管理,通过应急策略来考虑突发事件的防御,但是这种“事后诸葛亮”往往是在已经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才针对特定的突发事件来采取行动,这样在直接损失之外还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其他损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成本。即便有很多学者提出在事前就对供应链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防御,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和论证都集中在定性分析上面,即便有定量分析也都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的定量分析,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本文提出在突发事件之前就考虑对企业自身的冗余能力和主动建立冗余储备资源,并依据短板效应在此同时削减非必要冗余,这样可以让企业在积极防御突发事件冲击的前提下保持较低的运营成本,即便在突发事件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也不会对企业造成成本上的负担。本文先对突发事件及其造成损失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在此基础上对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结果进行了直观展示和建模,并在冗余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冗余储备系数模型,为供应链的事前防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决策支持。最后把日本汽车在面临大地震和海啸冲击后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从地震前、地震恢复期和恢复后三个时期来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同韩系汽车企业的同期市场表现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这次地震导致的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损失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得出了冗余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