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生态模型的Hopf分支及一类反馈控制模型的全局吸收性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数学是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并对与生物学有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本文讨论了两类生态模型的Hopf分支问题及一类多时滞反馈控制模型的全局吸引性,其中包括模型正平衡态的存在唯一性、Hopf分支的存在与唯一性、正平衡态在分支处的稳定性及正平衡态的全局吸引性等问题.血液是生命之源,合理的血液模型为有效治疗血液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讨论了一类具有混合时滞的血液模型无条件稳定的充分条件以及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利用特征值理论得到模型正平衡态无条件稳定的充分条件,讨论了模型Hopf分支的存在与唯一性及其平衡态在分支处的稳定性,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定理条件和结论的可实现性.种群密度是生物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然而,时滞和外界的干扰对生物种群密度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其次讨论了一类具有时滞和干扰的广义Logistic模型无条件稳定的充分条件及产生Hopf分支的条件.分别在弱核函数与强核函数两种情形下,讨论模型无条件稳定的充分条件及产生Hopf分支的条件,利用Matlab得到了参数取不同值时曲线的拟合图,结合图形分别比较模型在强核函数与弱核函数的情形下解的稳定性之间的差异.在生态学中,反馈控制对生物种群密度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多时滞反馈控制Logistic模型的全局吸引性.利用函数的连续性得到正平衡态存在唯一的充分条件,根据比较原理证明了系统解的有界性,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得到系统全局吸引性的充分条件,给出实例,说明了定理的可实现性.
其他文献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是一类典型的社会性昆虫,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多刺蚁属(Polyrhachis)。该种昆虫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社会性特征,是研究昆虫发育及行为调控机制方面的很好试验材料。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
化学通讯对于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根田鼠能根据气味识别获得异性的熟悉性、社会等级等信息,从而进行配偶选择。尿液在根田鼠的个体识别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继续以尿液作为气味源,应用行为学方法,对根田鼠嗅觉识别能力作研究,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气味源刺激后根田鼠副嗅球神经元活动,探讨异性的识别选择行为与犁鼻系统中重要的感受器——副嗅球的神经元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豆甙元(daidzein)是一种在豆类植物中含量非常丰富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进一步代谢生成马雌酚,马雌酚具有强于其他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由于大豆甙元可以预防多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他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极少有研究是针对大豆甙元对行为的影响和对雌激素α型受体(ERα)在脑区表达大的影响进行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试验分别来研究成体直接饲喂大豆甙元和母体在怀孕及
植物遗传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植物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引发的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本文从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现状、农民权保护以及产权理论视角分析了植物遗传资源利益冲突与分享问题的经济学原理,分别用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与产权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共同但有差别责任”理论、关民共享利益原则分析了冲突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利益分
塞蚊亚属(Celli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ocera)蚊科(Culicidae)按蚊亚科(Anophelinae)按蚊属(Anopheles),部分种类是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塞蚊亚属在我国目前记录有30种,目前国内外的相关分子系统学研究报告较少,主要是针对塞蚊亚属的系、种团或复合体,所及的塞蚊亚属种类均有限,无法全面甄别其间系统发育关系。本研
甘肃鼢鼠(Myspalax cansus)隶属啮齿目(Rodentia),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spalax),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由于终生营地下洞穴生活,使得甘肃鼢鼠发展出良好的低氧耐受保护机制,本研究以甘肃鼢鼠和SD大白鼠(Sprague-Dawley)为对象,进行低氧耐受实验,探寻甘肃鼢鼠的低氧耐受极限,比较二者低氧耐受的差异;以及低氧耐受不同时程,二者心
GABA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其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类和鱼类,对两栖类的研究较少,尤其对GABA能系统在无尾两栖类的个体发生更鲜有报道。本研究选用两栖动物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研究对象,用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中国林蛙成体及蝌蚪胚后发育中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及变化。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1.组织学观察显示,在中国林蛙蝌蚪的胚后
甘肃鼢鼠(Myspalax cansus)隶属啮齿目(Rodentia),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spalax),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终生营地下洞穴生活,使得甘肃鼢鼠能在各个层次上发展出良好的低氧适应机制,本研究以甘肃鼢鼠和SD大白鼠(Sprague-Dawley)为对象,分别对甘肃鼢鼠、SD大鼠进行急性低氧应激,分析比较两种动物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液血清中儿茶酚胺
随着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和激光的问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一定条件下,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会导致分子离解和原子中的电子电离。因此光电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原子、分子内部结构的工具,而光电子光谱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分子、原子以及原子群的电离和离解过程。本文主要利用光电子光谱成像技术这一新型的光电子探测手段来研究光电离过程。全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文中这部分主要是文中所要涉及
在金属团簇的研究中,镁团簇吸引了人们很大的研究兴趣。这是由于尺寸很小时,二价金属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3s~2是满壳层结构,镁原子团簇通过较弱的范德瓦尔斯键相结合,而镁的晶体结构却明显的以强的金属键结合,表现出强的金属性。因此金属镁团簇非常适合于研究随原子数目改变团簇的金属性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对于块体材料,增加或减少一些核外电子对材料整体的性质几乎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对于含原子数目较少的小尺寸团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