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合成纤维领域,虽然开发了大量具有中空结构的原丝,但对于天然纤维要使其具有中空结构在技术上相当困难,中空材料已成为合纤的独霸舞台。空芯棉纱的生产主要是利用水溶性PVA纤维的水溶性,将PVA短纤维纺制成细纱作为芯纱,纯棉纤维作为包覆纱,形成棉/PVA包芯纱。经过退维工艺将水溶性PVA芯纱在水中溶去,从而形成中空的纯棉纱线。中空棉纱不仅具有量轻的优点,还因膨松而富有回弹性,即使反复洗涤,也能保持柔软的风格。 本课题主要是利用水溶性PVA纤维,包芯纱生产技术,纺制“ZZ”和“SZ”水溶性短纤包芯纱,再通过适当的退维工艺,制取棉空心纱及其织物,并对其各种性能进行测试,以满足棉空心纱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本次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经简单的设备改进,可在环锭纺细纱机上生产形成空心纱所需的包覆效果良好的“ZZ”和“SZ”包芯纱。芯纱使用PVA短纤细纱,皮层采用棉纤维,芯纱的毛羽和皮层的棉纤维形成一定程度的交错,对退维后空心纱中空部分的定形有一定的帮助。影响包芯纱包覆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皮/芯比例、包覆量、芯纱张力、两根棉粗纱间隔距、喇叭口、钢丝圈大小、芯纱喂入位置等。 2、影响包芯纱及其织物退维效果的因素有: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温度、退维的水温度、芯纱和包芯纱的捻系数、芯纱的含量、织物的组织结构等。实验发现,“SZ”水溶短纤包芯纱的最佳退维时间在30min左右,“ZZ”水溶短纤包芯纱的最佳退维时间在40min左右。 3、经过包芯纱的退维实验,发现影响空心棉纱中空效果的因素,有水溶性PVA纤维的品种,芯纱的捻度和捻向,芯纱的百分含量,包芯纱的包覆效果等。 4、纱线的强力实验表明,随着退维时间的延长,纱线的强力呈上下波动的曲线,到退维基本完成时,强力趋于稳定,且“ZZ”与“SZ”强力曲线相比,峰值出现的时间整体推迟,即达到最高强力时“SZ”用的时间短,因此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应优先选择“SZ”包芯纱来制取空心纱。 5、包芯纱失重实验表明,PVA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相同特数、相同芯纱百分含量的“SZ”包芯纱比“ZZ”包芯纱的去除率还要高,混纺织物的去除率介于两者之间。天津工业大学硕卜研究生毕业论文一棉空芯纱发1七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摘要 6、对于芯纱捻向为Z捻的“22”包芯纱来说,经捻度实验发现,其芯纱的实际捻度大约为其理论捻度的2倍,而对于芯纱捻向为S捻的“52”包芯纱来说,其芯纱的实际捻度大约减少了1倍。 7、织物的失重实验表明,对相同特数、相同芯纱百分含量的混纺纱织物、 “52”包芯纱织物、“22”包芯纱织物来说,混纺纱织物的失重率最大,“52”包芯纱织物的失重率次之,“ZZ”包芯纱的失重率最小。各种织物的失重曲线先增后趋于平稳,这种趋势也说明了PVA的去除过程是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 8、空心纱针织物的顶破强力低于传统纯棉纱织物,在退维40rnin时,“22”包芯纱织物的顶破强力为26.skgf,“52”包芯纱织物的顶破强力为24.Okgf,而混纺织物的顶破强力为19.4kgf,传统纯棉纱织物的顶破强力为36.3kgf。 9、由织物的透气性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空心纱织物的透气性均好于传统纯棉织物的透气性,混纺织物的透气性最好,“52”包芯纱织物的透气性好于“22”包芯纱织物的透气性。 10、织物的吸湿快千实验表明,空心纱织物的吸湿性明显优于传统纯棉纱织物的吸湿性,且其干燥时间短于传统纯棉纱织物;实验还发现,混纺织物是所有织物中吸湿性最好、干燥最快的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