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病害水库数量众多,溃决洪水灾害易发,如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地震灾区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堰塞湖及受损水库,大部分具有溃决的风险。在已有堰塞湖资料统计中,88%的堰塞体在形成后在1年内溃决,堰塞湖不仅造成大片区域的淹没,且由于其坝体具有不稳定性,可能突然溃决导致大量蓄水快速下泄而引发洪水灾害,对下游形成极大的威胁。由于堰塞湖洪水溃决事件具有发生的突然性、扩张的快速性、处理部门的分散性以及响应的紧迫性等特性,使其数据分析挖掘或认知决策较其它类型数据更为复杂。因此,在堰塞湖安全处置、下游居民安全转移等决策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预测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洪水影响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堰塞湖问题十分复杂,堰塞湖溃决风险和影响预测过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判断上,系统性开展定量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多,还存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因此,本文将基于Web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多智能体和工作流等方法和技术,在现有溃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洪水溃坝计算模型基础上,重点开展基于多智能体的溃决风险评估工作流模型构建研究,以期实现分布式信息共享,支持多用户参与进行协同分析,提高溃决风险评估效率。论文首先分析了堰塞湖溃决风险的特征及评估内容,得出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同时系统地分析了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单机溃决风险评估工作流模型和多用户参与的协同溃决风险评估工作流模型;然后针对协同评估工作流,设计了动态协同群组控制机制,并引入多智能体技术和移动智能体计算模型,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工作流模型。最后选择了四川省安县肖家桥堰塞湖作为案例区域,结合堰塞湖三维协同评估服务系统,进行了单机溃决风险评估工作流和协同溃决风险评估工作流的功能结构设计,并利用Visual Studio2005.NET、OpenGL、OpenSceneGraph和osgEarth研发了原型实验系统。在论文中针对单机和分布式协同两种模式,分别进行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试验及效率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多智能体的溃决风险工作流程模型,能够有效集成分布式空间数据资源和溃决洪水时空过程模型,可屏蔽繁琐的过程计算,减少出错的几率,能为溃决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精确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