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译者伍光建—《妥木宗斯》翻译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7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光建(1866-1943)是一位著名老翻译家,译书多达130余种,近一亿字,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他从事翻译事业长达50年之久。伍光建的翻译受到同时代人高度评价,然而伍光建以及他的翻译一直没有得到翻译界应有的重视。本论文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对伍光建译作《妥木宗斯》进行研究。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主张颠覆性理解传统翻译中的一些概念,能够有效解释伍光建的翻译工作。例如他同时代的译者大都采用文言文从事翻译活动,而他和少数同时代人则率先采用白话文,他对原文本进行大量删节等等。 在翻译过程中,伍光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对于诗歌翻译,他否认诗歌不可译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中文和外文功底,是可以翻译诗歌的;对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翻译目的,他认为让中国人学习西方好的东西的同时,也要看到阴暗的一面。他在选择译本时就是出于这一点考虑的。 .伍光建的翻译否认传统翻译中有关原文本与目标文本的关系,作者与译者的关系,译者地位的转变和翻译目的等方面的认识。伍光建的翻译集中体现了目标文本和译者的重要性,原文本依靠目标文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译者也不再从属于原文作者,译者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与解构主义颠覆性的理论观点相一致。 伍光建翻译作品数量之多,翻译质量之高以及从事翻译活动时间之长都颇为引人注目,为当时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论文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对伍光建译作《妥木宗斯》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发现伍光建采用白话文翻译,其目的是为读者对译文有更好的了解。虽然这种白话是介于现代汉语和文言两种之间的语言,但却是对他多数同时代人采用文言文翻译带来挑战。伍光建在翻译《妥木宗斯》的过程中,对原文本作了大量删节,为不影响翻译内容完整性,翻译过程中采用注释方法,使译文读者对原文有很好把握。伍光建的翻译符合他自己所谈翻译目的性。本论文对《妥木宗斯》进行个案分析,涉及增减词语、信息转换、误译、白话应用、删节等。 伍光建的翻译观点,即解构原文本的权威性、作者的主体性、译者身份的转变以及翻译的目的性,都是对传统翻译概念的颠覆性理解。他的翻译采用注释和白话文,对原文本作了大量删节,都是很多他同时代人所不及的。本论文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对伍光建翻译观点和他的翻译实践进行系统分析,期望有助于推动伍光建研究工作的深化。
其他文献
《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两部意识流小说。本篇论文从达洛卫夫人和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拉姆奇太太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分析了两位女主人公性格和心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逐步渗透到语言学习的各方面。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语言学习已不再局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