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民事执行制度变革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执行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民事诉讼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任务为将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付诸实施,重新规范处于争议中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民事执行制度面临很多问题,既面临着传统的“执行难”等诸多问题,又面临由于网络普及给全社会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民事执行的效率、效果和执行效益都受到一定影响,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解决。本文主要针对民事执行制度在网络环境下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挖掘此类问题背后的深刻原因。与此同时,对我国现有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相应探索的各种方式进行总结,分别探究其应对效果及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最后,通过对现有措施的归纳和分析,将民事执行制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优势和方法进行提炼,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案,建立与此相配套的相关基础制度。本文共分四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民事执行制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互联网对民事执行造成的冲击进行了总结,对其所处的困境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为解决民事执行的问题提供了具体方向。第二章探究国内各地法院利用互联网所进行的民事执行措施方面的探索,主要从对被执行人财产查控和信息公开,与各协助执行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以及建立统一的民事执行指挥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其优缺点。第三章主要从民事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构建和被执行财产查控、处置制度的完善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进一步对原有的民事执行威慑机制进行改进,并打通现有民事执行制度中与上下环节衔接不足的阻碍。第四章提出关于民事执行制度变革的配套措施的设想。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建立公民网络信用体系,将公民信用与其工作生活相关联,在执行中进行全方位限制,并加强民事执行威慑机制,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
其他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后参考文献反映文中有关内容的科学依据和有关资料的出处,或提供文中提及而没
目的分析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2010—2012年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空间景观也越来越美了,一个城市尤其是古老的大城市都有它传统的城市空间景观,这些传统的景观代表了这些城市的传统文化特点,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高校也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高校基建项目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从整体层面来看,高校基建项目存在影响范围大、投资高等特点,因此选
由于氧气分子谐振使V波段在空气中出现了较大的衰减,这一特性使V波段广泛的应用于卫星通讯与地面近距离通信。但V波段由于频率高,造成芯片尺寸更小,热量更集中,散热变得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