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认知科学深入探讨美育所依据的审美认知原理,以此为基础在认知层面指出实施美育的方法,并遵循教育活动的周期性研究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成年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受教育方的美育中,旨在将美育研究提升到更加科学、更富可操作性的高度。对影响美育的审美认知原理的研究,我们主要以认知科学、神经学、认知学习理论和美学理论分析在审美和美育活动中信息加工的方式,重点研究审美认知模式对审美对象的识别匹配过程、审美主体的经验与审美认知模式的关系、审美对象的功利性对审美情感的影响这几方面;对美育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则以美育的认知加工过程为基础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学理论进行。对影响美育的审美认知原理和实施美育的方法的研究为本论,而对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受教育方的途径的研究则是分论,以本论引领分论,以分论体现本论。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导论主要对已有美育研究进行评述,指明运用认知科学研究美育的意义和可能性,并对本研究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做简要介绍。第一章主要研究美育所依据的审美认知原理。本章指出:审美知觉是对审美对象形式的知觉,在主体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审美认知模式,它的形成与嬗变既受到主体以外的经验的影响,也有内部的认知神经基础;当审美主体当前并非由功利性主导时,如果审美对象的形式与主体的审美认知模式相符合,审美对象内质又是对人有利的或者是无害的,主体就会对审美对象产生美感。第二章主要研究审美认知原理在美育中运用的一般方式。我们认为,美育研究要以经验、功利性认知对美育的影响为重点。在运用受教育方经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用受教育方的经验统摄其审美认知模式,二是处理好情境与审美认知模式的关系,三是当受教育方面对较为复杂、陌生的审美对象时要启动问题解决策略。在运用功利性因素时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美育中将功利价值因素整合到审美认知模式,二是引导受教育方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三是在运用审美功利性时应正确区分美育与德育。第三章主要研究审美认知原理在婴幼儿美育中的应用。婴幼儿包括了婴儿期和幼儿期两个发展阶段,其认知发展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婴幼儿的这一认知特征导致他们的审美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为此,针对婴幼儿的美育应当引导他们通过审美构成要素和以各种简单审美对象的接触建构其审美认知模式,并结合婴幼儿的母婴依恋、自我中心主义、万物有灵思维和其他发展性需要促使他们形成恰当的功利性认知。第四章主要研究审美认知原理在中小学生美育中的应用。中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较幼儿期有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其抽象活动对具体事物的依赖越来越小以至消失。本章认为,建构中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模式可以考虑以下途径:一是向小学儿童提供艺术性较强的审美对象让他们把握这一类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质,二是在青少年成人化的审美活动中形成对审美对象的审美认知。自中小学生阶段起,还要引导他们分析审美对象的功利性,并结合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他们对审美对象形成恰当的功利性认知。第五章主要研究审美认知原理在成人美育中的应用。由于教育在成人中的群体效应强于前几个阶段,我们将这一问题置换为审美认知原理在成人所属不同群体中的应用。结合社会认知心理学对群体、群体过程的研究,本章探讨了成人的群体审美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群体功利性认知对群体审美认知模式的影响、领导者和群内不同意见者影响群体审美认知模式的方式,并进一步具体探讨了群体审美认知模式的美育价值和在美育中运用领导者、群体内不同意见者的方式等实践性问题。结语部分根据正文的论述概括出对象性原则、功利性原则和经验性原则这三条美育原则,我们认为,坚持了这三条原则,就在美育中落实了认知科学,并能够促进美育向认知层面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