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封建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现如今,孝道伦理不断式微,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及老年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所以,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辩证的传承传统孝道,加强孝道伦理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因徽州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徽州人聚群而居,繁衍生息,宗族组织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明清时期,徽州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不仅如此,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孝道思想随之深深的扎根于徽州地区,并使徽州在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社会持续动荡的情况下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第二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孝道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包括善事父母、尊敬恭顺、直言劝谏、立身扬名及祭奠祖先,内容涵盖了照顾父母长辈衣食起居,关心其精神世界以及敬宗追源等方方面面。多重内涵层层递进,使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孝道思想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核。第三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孝道的维持机制。明清时期的徽州宗族凭借自身对家庭宗族财产的控制权、社会舆论监督权、宗族内部奖惩权等,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孝道思想进行宣讲和传授。在宗族组织控制机制和官方立法控制机制的双重作用之下,徽州地区一直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并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第四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孝道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孝道伦理的制约之下,徽州社会不仅形成了功能完善,治理有序的宗族组织,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商帮之一—徽商,并且构建了一个适合和谐稳定的礼治社区。第五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孝道的局限性。虽然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孝道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却无法掩盖其弊端。宗族社会对孝道孝行的宣传和普及手段严密且有序,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人大多没有个体独立性,只能按照家族宗族的安排生活。除此之外,伴随着孝道思想的不断发展,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变的泛化,“割骨疗亲”、“割肝疗亲”、“以死守节”等行为层不出穷,并为大众所褒奖和追捧,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只能以残害自己身体或者牺牲生命的方式来维持孝道的要求。第六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孝道的当代启示。虽然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孝道存在诸多糟粕,但是其为当时徽州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如此,科学的分析其蕴含的伦理思想和维持制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传承儒家传统文化,明确家庭伦理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使其思想精髓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