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Markowiz创立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标准金融学定价阶段和行为金融学定价阶段。标准金融学在投资者完全理性和市场有效的前提假设下,在均衡的框架内分析了资产价格的决定。投资者理性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信念方面,指投资者按照Bayes法则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信念:二是偏好方面,指投资者在信念确定下,按照Savage的主观预期效用理论(SEU)来进行决策。标准金融学创造出了很多精美的定价模型,最初也得到了实证检验的证实,但是在随后的实证检验中,标准金融学遇到了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异常现象,称之为异象。异象的产生推进了行为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行为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从信念和偏好及整体非理性(称为情绪)三方面入手分析了资产的定价问题,指出现实中的投资者至少有部分是不完全理性甚至是非理性的,他们或偏离Bayes法则,或违背SEU,或整体违背理性法则,较好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中的异象,从而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是一个资产定价理论研究综述,从信念和偏好入手重新梳理了资产定价理论从标准金融学发展到行为金融学的整个脉络,同时还以金融异象为对象,比较了标准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区别。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资产定价的均衡理论,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包括MPT、CAPM和APT等理论模型;一般均衡即CCAPM模型,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标准金融学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分析了金融市场真实的价格行为,指出现实市场中存在很多违背有效市场假说和标准金融定价理论的价格现象。第三部分概述了行为金融理论基础,包括有限套利和心理学,心理学阐述了市场中资产价格为什么会偏离其基本价值,有限套利则分析了价格偏离为什么可以在金融市场持续存在下去。第四部分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考虑在非理性因素作用下资产价格的决定。通过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行为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是对标准金融定价理论的修正和完善,行为因素应该是资产定价研究框架中不可缺少的分析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