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作为文化的另一种形式的延伸,不但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当下语文课程教学论研究关注的焦点。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为实现社会和学校所提出的教育要求以及自身的发展目标,在教育、教学、学习和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班集体的建设水平并直接影响每所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及其学生品德、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了切实地践行新课程的宗旨,践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这一角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视域尚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构成、功能及基本原则等层面都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笔者以此为切入,提出“新课程环境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论题,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并结合近半年的教育实习经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和总结法,从班级文化新课程环境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构成、新课程环境下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希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高中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本文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指挥者,是建立在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一条纽带。健全的班级文化建设将具有教育作用、导向作用、制约作用、审美作用、调节作用和凝聚作用。我们的校园文化应将班级文化建设放在首位,更好地发挥班级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应正确认识班主任这一角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职能与作用,逐渐祛除应试教育中的弊端,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