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天然番茄红素在体内的代谢和生物学功能,包括下列内容:[1]烹饪条件对番茄红素吸收的影响;[2]番茄红素在大鼠血清、肝脏、前列腺和肾上腺内的积累;[3]激素对番茄红素在大鼠体内运输和储存的影响;[4]番茄红素对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调节;[5]番茄红素对前列腺肿瘤细胞株PC-3增殖的影响。方法和材料:为了研究两种中式烹饪-“炒”和“煮”对番茄红素吸收的影响,应用C30-HPLC-PDA检测了这两种烹饪条件下番茄红素的量和同分异构体的组成。所有动物实验都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SPF级动物房完成。选择体重200-250克大鼠,根据需要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至少6只,以保证统计学上的可靠性。灌胃液由天然番茄红素萃取物和色拉油配制而成,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灌胃后(通常1mL)固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液、肝脏、前列腺和肾上腺。通过UV-VIS和HPLC对样品进行分析,酶联免疫检测血清中的激素。通过HPLC和MS分析鉴定前列腺中番茄红素的降解片段。为了验证体内降解片段的功能,采用化学氧化的方法体外制备番茄红素氧化降解片段,并使用这些片段作用于PC-3细胞,观察对该前列腺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与讨论:实验[1]结果表明:“炒”和“煮”这两种方法对鲜番茄组织中总胡萝卜素的含量影响不大。在“炒”的过程中,食用油对类胡萝卜素从组织中的释放起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致使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的比例上升。实验[2-4]结果表明:(1)番茄红素在雄性大鼠中的代谢比雌鼠中更快;(2)雌鼠激素水平可调节番茄红素的代谢,雌激素的减少可以促进大鼠番茄红素的代谢;(3)番茄红素可调节大鼠血清中的激素水平。实验[5]结果表明番茄红素降解片段可抑制PC-3细胞增殖,具有细胞毒作用和诱导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