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长期任务。舒城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属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1年又恰逢“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研究舒城县“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舒城县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和融入合肥经济圈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舒城县社会经济发展。(1)从产业发展阶段、三次产业总体结构、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三方面研究了舒城县产业结构现状。舒城县的三次产业结构、霍夫曼比例和劳动力分布状况均表明舒城县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最后阶段,即将进入工业化中期。从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分析可知,舒城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效益不高。根据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可知,第一产业方面,农产品结构更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内部结构调整比较缓慢。第二产业方面,轻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重工业比重逐年增加;农副产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是舒城县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业发展较快;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2)建立了偏离-份额分析模型,评价了舒城县产业结构的优劣。将舒城县某一时期的经济总量分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分别以全国、安徽省和合肥市为标准区,比较分析了舒城县的产业结构情况。从份额分量可知,舒城县的三次产业均为增长性部门;从结构偏离分量可知,舒城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从竞争力偏离分量可知,舒城县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均不强。(3)提出了舒城县“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架与调整思路。根据舒城县的比较优势,确定了舒城县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根据舒城县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确定了舒城县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根据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确定了舒城县产业发展的重点。以“专业集聚、功能耦合、层次分明、有序承接”为原则,确定了舒城县的产业发展布局。舒城县“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利用外资外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建立支撑保障体系,促使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综上所述,在研究内容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及其演变趋势;研究了舒城县产业结构现状;建立了偏离-份额模型,评价了舒城县产业结构优劣;分析了舒城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架与调整思路。在研究方法上,将定量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研究了舒城县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舒城县“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架与调整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以青岛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对青岛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研究,并利用数据模型定量研究青岛市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水平,从城市和小区两个层面上分别对青岛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  
Abstract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a SDN Based Vehicle Ad?Hoc On?Demand Routing Protocol (SVAO), which separates the data forwarding layer and network control layer, as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交通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两方面: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又称间接效应)。一方面,完善的交通网络能提高空间的可达性,降低生产要素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