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同时学生作为整体的人也要求人的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自我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目前的数学教学模式,太多纯粹的逻辑系统知识的传授,学生更多只是在被动接受,太少自主性和探索交流合作的机会,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知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本文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来诱导学生主动发现。但现在的新教材采用多部份知识混编的方式,人为的割裂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后再重新组合,知识结构较零乱,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螺旋上升的处理知识方式,使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都是各领域中的一小部分知识,学习不到完整的知识,形成不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的问题设置相对于考试而言,过于简单,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学习教材之后做不了考试题,教师只有增加一定的内容和问题才能达到标高,给教和学都增加了难度。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大量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查阅和学习研究,运用认知—发现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据,为学案的编写寻求科学理论的支撑点,确定了编制学案的课时性,目标性,引导性,主体性和主导性等原则。以研究学案编写设计策略为目的来开展研究。主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晰学案的结构,并对学案的结构以及编写时每个环节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进行研究,力求寻找一种科学合理,实用的学习方案来指导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问题提出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学实际的需要,现阶段学案的研究现状,并确定了研究的目标、意义和内容。第二章对学案编写研究的综述,介绍了学案的概念,编写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介绍了学案的特点及学案编写的原则。第四章以实际案例介绍了学案编写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及策略,并以新课和复习课两种不同课型为例,对学案总体编写设计作出了分析。第五章对学案编写研究进行总结,主要对学案编写的组织方法,使用方法及实际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学案的编制促使我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设计问题,总结和反思教学。整理并完善校本教材《初中数学学案》六册。课题《初中数学学案编制的策略研究》成为区级、校级课题,评为优质科研成果二等奖,我自己把自己编制学案时的资料进行归类,写出多篇学案编写及学案教学的科研论文,主要有《易错题收集,易错点解析》、《组题变式练习》、《举一反三,学会学习》等,多篇研究论文获得市区级论文评比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