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下全胃系膜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对于远端胃癌根治的临床差异,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系膜切除术对远端胃癌根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腹腔镜辅助下全胃系膜切除术的认识。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系膜切除术组(EME组)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组(D2组)。收集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输血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3年复发转移率、3年总体生存率和死亡率等指标。将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结果:EME组86例患者和D2组95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TNM分期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ME组术中出血量(116.9±31.1ml)比D2组(120.3±41.8ml)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E组和D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4.0±41.5min和192.8±50.1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而言,EME组和D2组分别为29.5±7.4个和26.0±5.7个,EME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E组输血率为12.7%,D2组输血率为17.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E组首次排气时间为2.7±0.8d,D2组为3.0±0.9d,EME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E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6±2.0d,D2组为9.2±2.4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情况:EME组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肠梗阻,4例淋巴瘘,1例胃动力障碍;D2组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肠梗阻,2例胃动力障碍,1例反流性食管炎。两组间的淋巴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及总体并发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EME组29例复发转移,占总体33.7%,32例死亡,其中27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5例死于其他原因;D2组43例复发转移,占总体45.3%,40例死亡,其中39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死于其他原因。EME组3年复发转率(33.7%)较D2组(45.3%)有所降低,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EME组为62.8%,D2组为57.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个TNM分期间3年总体生存率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辅助下全胃系膜切除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具有安全可行性。2.腹腔镜辅助下全胃系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总体并发症、3年复发转移率和3年总体生存率等方面均不劣于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且具有清扫淋巴结个数多、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的优势,但淋巴瘘发生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