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化学试题中创造性思维测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必备能力之一。高考试题作为测试学生能力的基本工具,能够体现课程育人目标,因此对高中化学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可以从高考化学试题入手。结合当前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及其测评的已有研究成果,尝试构建高考化学试题创造性思维研究框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1978年以来高考化学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并从中发现其考查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和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可行的建议。本研究分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明确研究问题,说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核心概念“创造”“创造性思维”“化学创造性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对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和创造性思维测评相关研究进行解读,为本研究试题分析框架的搭建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阐述研究思路与过程,选择我国1978年以来的高考化学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并搭建创造性思维框架和试题分析框架;第四、五部分为实证分析,分别呈现创造性思维相关高考化学试题的考查特点和发展趋势;第六部分阐述本研究的结论与反思,并对创造性思维教学和相关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提出建议。研究结论主要有:(1)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中产生创造性想法类和产生不同的想法类试题数量占比呈升高趋势,评估和改进想法类试题数量占比呈下降趋势。(2)考查产生创造性想法能力的试题数量占比最大,其次是考查评估和改进想法能力的试题,产生不同的想法类试题数量占比最小。(3)1978年以来试题难度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整体上试题难度呈上升趋势。(4)试题平均绝对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生创造性想法类、评估和改进想法类、产生不同的想法类。(5)在创造性思维相关试题问题角度方面,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设计有机合成路线二者所占比重最大。(6)试题情境以实验探究情境、学术探索情境和生产环保情境为主。常考的必备知识有典型无机物的性质与转化、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系列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等。试题大部分考查探究与创新能力,小部分试题考查归纳与论证、分析与推测、理解与辨析能力。大部分试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较高水平。在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方面,建议教师注重化学学科基础,培养学科关键能力;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精心创设真实情境;创新课堂设问方式,锻炼学生高阶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试题命制方面,建议通过创造性思维指标优化试题质量;综合考虑试题答案,优化评分标准;适度提高试题难度和开放性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其指导下的各版本教科书也相应投入使用。鉴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科书)使用地区广泛、使用人数较多,为确保其使用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内容。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借鉴当前一致性研究使用较为广泛的SEC一致性分析模
数字阅读指的是以数字化设备作为载体实现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的认知行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人们已经步入了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数字设备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数字阅读。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在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网课中大量的数字阅读成为了学习过程中一个很大的挑战。那么数字阅读水平对于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业有无影响、有多大影响呢?他们的数字资本、阅读倾向、数字阅读频率和数
现阶段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的是教育的更多元化、信息化和创新化。与此同时,非正式学习的相关领域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移动学习软件、数字博物馆资源、教育游戏等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加。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试图对教育游戏进行分析研究,在电子游戏中融入教育元素,以此制作一款以游戏为主体的非正式学习工具。针对上述目的,笔者独立开发了一款RPG教育游戏《Physics GO》,将其投入到教师与学
科技馆在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公众教育的职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近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意识到科学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培养科技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推动科学教育改革浪潮进入黄金时期。与此同时,科技馆的功能不断得到延伸,其中馆校合作的教育形式成为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关注热点。但是由于“馆、校”长时间处于分隔的状态,馆校如何合作?合作什么?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选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建构主义学习、自组织学习等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展开教学创新实践是其中之一。本文研究了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教学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重点研究教师对教学导图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学生在使用教学导图的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教室融合了“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配备自主研发的以教学导图为核心之一的
化学史是人类对化学知识系统的历史阐述,也是对化学知识发展过程的完整呈现。化学史不仅描述学科的萌芽和发展,还包含了学科知识、方法、思维的演化,体现了化学研究的精神品质,这对于培养核心素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资源。在课堂中应用化学史教学可以提升兴趣、梳理知识、渗透方法、培养思维、滋养精神,真正理解科学本质。2017版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化学史,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栏目均对化学史提出要求,还提出多个
数学的本质就是符号和概念,所以数学符号是数学学科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符号不仅仅是数学中的基础性语言,更是学生了解数学、学会数学和学好数学的重要途经。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次提出了“符号感”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数学课程核心概念之一。2011年所颁布和实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又一次将“符号感”重新定义为“符号意识”,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即引起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实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初中物理课程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动手探究的空间,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物理课程,运用最多的是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最能贴近生活实际的,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具可以更生活化,也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和自制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中学阶段学生学好数学对于今后的学习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积极作用。一直以来,数学学科教师也在不遗余力的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其中,教师课堂行为是一门艺术性的教师必修课。过去,老一辈数学教师针对不同个体特征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师课堂行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真实效果、传导路径和背后的发生机制均有待探析,现代统计学的发展为本文奠定了写作基础。本文基于序贯混合研究方法的思想,从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育模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逐渐转变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疆民族地区处于西北部地区,在经济、教育师资、配套环境、制度政策、教育理念、一致性语言生态等方面,都和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的新疆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仍然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单纯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及自主发展能力。自主提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