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凌现象的空间研究——基于微博事件的实证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社会的逐渐崛起,人类生活中出现了与实体社会并存的网络世界,并建构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网络空间。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带来的潜在威胁,进而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伴随网络而来的网络欺凌现象,逐步蔓延至网络社会与实体社会,阻碍着网络信息流通和理性讨论的空间,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现代网络社交媒体突破了传统沟通的物理条件限制,使便捷的即时沟通快速实现。现阶段,愈发严重的网络欺凌现象,不仅污浊了互联网,一定程度上使之变成充满敌意和戾气的泥淖,更为受害人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无法衡量的伤害。因此,不得不加强人们对网络欺凌的认识与防范。  本文是在综合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理论视角分析网民的网络欺凌行为,对网络欺凌进行阐释和理解,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网络欺凌。运用文献法、虚拟民族志和访谈法收集网络欺凌的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微博语境中网络欺凌的热点事件,以“空间”理论视角探究网络欺凌的产生原因和对网络欺凌的反思以及一些应对策略。文章大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聚焦于网络欺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网络欺凌的相关文献研究,和基于空间为视角的相关理论梳理与综述。同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法、民族虚拟志法和个案访谈法展开资料收集工作。  第二部分分析微博语境中的网络欺凌,主要描述网络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微博网民对网络欺凌的理解,并结合微博热门事件中发生的欺凌事件,呈现网络欺凌在网络空间中的演变情况,进而讨论网络欺凌的表现类型,并概括总结网络欺凌的核心特征,以及网络欺凌现象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从空间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以空间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描绘网络欺凌行为现象,探究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从现实社会动因、行为者本身特性和网络空间客体特性梳理微博欺凌背后的综合原因,并由此总结因网络欺凌蔓延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  第四部分对网络欺凌现象进行了基于空间视角的理论反思与展望。从“实体——网络”二维空间对网络欺凌现象进行了如下理论反思:街角看客文化——风干的社会温情、末端灌输的无用功、被捆绑的自由;提出了从网民个体的“自律自治”、实体与网络社会的“共治”来抑制网络欺凌现象的介入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撤村建居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普遍现象,农民失去了土地,转变为以工商业为生的市民,许多村庄从以传统纽带为联系的共同体意义上的社区,转变为以居住地于为联系的管理单元意义上的居
从目前来看,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确实有了一定的改善,社会制度和法律等对他们的关注也有所增加,但由于艾滋病目前的难以治愈性、感染疾病的危害性等,社会大众对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权利的提高,高等教育中女性人数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由此产生了高学历女性群体。由于其特殊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身份,因而受到来自社会文化、媒介、制
广东省东莞市是继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后又一个在社会工作领域飞速发展的城市。东莞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问题突出,这正是全国经济城市飞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政府对社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