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观察

来源 :泸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ASAⅠ~Ⅱ级,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影响血液粘度疾病的患者50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64岁,C组)和老年组(≥65岁,E组),每组25例。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入室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12-15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接生命体征监护仪进行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检测,并持续进行BIS、TOF监测。麻醉诱导:依次缓慢静注咪唑安定O.04 mg·kg-1,芬太尼2μg·kg-1,丙泊酚1~2 mg·kg-1。当BIS值降到45-50时,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1,TOFR降为0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以OHMEDA-7100型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50-150μg·kg-1·min-1,维库溴铵1μg·kg-1·min-1,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根据BIS、TOF、血压、心率变化调节剂量。心率低于55次/分静脉注射阿托品0.2 mg;血压低于基础值的20%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高于基础值20%静脉注射乌拉地尔12.5 mg。术中继续以12~15 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和6%的羟乙基淀粉,晶胶比1:1。手术结束前10 min降低丙泊酚输注速度。术中失血量超过400 ml者退出本试验。观察指标:1、血液流变学指标:所有患者分别在麻醉输液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BIS达到40-60并维持1小时(T1)、手术结束前10min (T2)、术毕拔管患者入PACU后30分钟(T3)四个时点经肘静脉各采血5 m1,检测红细胞压积(Hct)、高切全血粘度(Hηb200s-1)、中切全血粘度(Mηb30s-1)、低切全血粘度(Lηb3s-1)、血浆粘度(ηp)、使用FASCO for win 98专用软件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变形指数(EDI)和刚性指数(ERI)。2、血流动力学指标:从麻醉前开始至出PACU时,每5分钟记录两组患者IR、SBP、DBP、SpO2值。3、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关系:取采集血液流变学标本时点血流动力学数据,观察与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的关系;评估全血粘度指标在组间组内不同时段(T1-0、T2-1、T3-2)的变化幅度,即全血粘度指标在相邻时点的绝对差值为△ηb;同理列表血压AP。结果:纳入的50例患者中共44例患者最终进入统计分析,其中C组23例,E组21例。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1)组间比较:E组各时点Hηb、Mηb、Lrlb指标较C组明显升高(P<0.05),ηp在T1较C组为高(P<0.05),Hct在T0、T1较C组为高(P<0.05)。而在各时点EAI、ERI指标值E组均高于C组;EDI指标值E组均低于C组,但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两组各指标(Hηb、Mηb、Lηb、ηp、Hct、EAI、EDI、ERI)趋势如下:与T0比较,T1指标显著降低(P<0.05),至T2继续降低(P<0.05),T3两组皆开始升高,但仍较T0低(P<0.05)。ηP在E组T1较T0显著升高(P<0.05)3、各种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ηb)的比较:(1)组间比较:E组各时段(T1-0、T2-1、T3-2)的ΔHηb、ΔMηb、ΔLηb都较C组高(P<0.05)。(2)组内比较:两组都在T1-0变化幅度最大,而T2-1、T3-2较之T1-0变化幅度减少。E组在T2-1、T3-2全血粘度变化幅度与T1-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1)组间比较:E组SBP在T0、T2、T3高于C组(P<0.05),在T1,值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在T0,E组低于C组(P<0.05)。(2)组内比较:E组:在T1.T2,SBP.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DBP:T1与T0比较下降明显(P<0.05)。C组:SBP在T2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DBP在T1、T2、T3与T0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HR在T1、T2、T3与T0比较明显下降(P<0.05)。5、两组ABP的比较:(1)组间比较:ΔSBP:E组变化幅度在T1-o和T2-1大于C组(P<0.05);ADBP:各时段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E组△SBP在T3-2比T1-0明显降低(P<0.05)。6、△SBP与△Mηb的相关性分析:C组△SBP与△Mηb在T1-0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95%CI=0.104 to 0.772)。E组在各时段△SBP与△Mηb无明显相关(P>0.05)。7、麻醉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E组阿托品和乌拉地尔使用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1、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麻醉下患者血液粘滞度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聚集性、刚性指数降低;2、患者血压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其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有呈正相关趋势;3、麻醉期间老年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幅度大于中青年组;4、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即开始升高,老年患者更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入院后常规行膝关节MRI检查及术中麻醉状态下给予膝关节体格检查,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膝关节损伤发生机率,评估术中麻醉状态下膝关节体格检查的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整个电力系统损耗中变压器的损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研究变压器经济运行,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变压器损耗已成为降低网损,节约电能的有效措施
目的:通过对79例102足涉及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分三组行AO跟骨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配合中医对围手术期的辨证治疗,研究跟骨骨折植骨与不植、植人工骨与植自体髂骨对Sanders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FA)在子宫肌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靶向分布,探讨FA对PGE2和IL-6的影响,从而对FA的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ASA分类1~2级的择期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女性患
目的探讨对冲性前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诊治策略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对冲性前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将我科自2007年3月~2009年1月
目的:比较采用双钢板(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s, DHS)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
目的分析目前手外科拇对掌功能的评定方法,使用主观及客观的形式,设计与改进一种新的拇对掌功能的评定方法,以便于术式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第一
目的:本研究分为四部分:1)探讨近心与远心端取材对大隐静脉(GSV)旁路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2)探讨吸烟对GSV旁路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3)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GSV旁路血管内皮功
目的:通过借助CT影像下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为髓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准确、全面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同时也为髓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防治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到2010年9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用药组(41例)按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