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师准入制度的规范化的历史仅仅几十年,制度在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疏漏需要完善,正是这种发现问题,完善制度,再发现问题,再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我国的教师准入制度一步步的得到发展与成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在对我国的教师准入制度的政策进行解读,对我国教师准入的实践过程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以下问题:现行教师资格制度存在考查内容过于简单,考查过程不够严谨的现象;多数教师招聘单位考查内容侧重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而忽视教育实践能力;部分教师招聘单位出于名校崇拜忽视教育科学素质;非师范背景的教师的职后发展存在很大局限性等。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职前教师(“准教师”)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综合考查,从中发现教育(类)硕士与非教育类硕士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访谈,并分析这种教育背景的差异对他们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会否产生影响,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对他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本研究的缘起与意义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综合素质两方面的内容,这些是本研究具体实施与操作的立足之本;第三部分是不同背景的潜在教师素质差异的调查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教育(类)硕士和理学硕士展开调查,从而分析二者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存在的差异;第四部分是不同入职背景的在职教师的工作情况的个案研究,为了深入了解不同背景的教师的职后发展状况,笔者设计了半开放式的访谈提纲,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其教师综合素质;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启示,通过对上文调查结论的总结,对我国现行的教师准入制度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通过调查所得结果,从而分析我国中学教师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为进一步发展中学教师职业准入、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具体来说,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调查与访谈分析教育(类)硕士与化学专业理学硕士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差异,发现现行教师准入制度中的不足。第二,探索中学教师职业准入的影响因素。第三,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尝试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我国的教师准入制度进行完善,为提高中学化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提供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