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行业。由于北京得天独厚的文化古都历史条件,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名师荟萃,巧匠云集,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典雅名贵而享誉中外。它代表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最高水平,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民族工艺的优秀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特色瑰宝和骄傲。 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学中的商品定义,明确任何一种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把此定义应用到传统工艺美术商品的特殊性,说明其是一种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殊商品,不仅具有文化传承价值,而且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要遵循一切经济规律。 然后通过对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阐明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并重关系,尤其是详细了解分析工艺美术生产单位从明清开始直至当今的生产制度组织形态变化,即从明朝的少监府到24衙门,清朝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42作,到清末时期的“闹洋庄”,民国时期的民间作坊,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手工业工厂、集体所有制工厂,再到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剖析各个经济实体内部的经营体制管理方式,说明在今天市场经济中维护传统工艺美术经济价值问题突出。 其次,作者分别通过北京旅游商品的调查和传统工艺美术企业的调查,充分揭示了工艺美术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衰退,而此时正是其它经济实体及整个国家经济飞速上升时期,它却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困难;并对问题的宏观、微观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得出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正是因为其商业上的经营管理没有跟进,仍然保持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一切由上级说了算,一切依靠上级,依靠国家,及其缺乏自主意识。众所周知,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是千百年来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商业品,它不仅作为手工艺艺术者的创作,同时更是一种商业经营。 在今天,政府充分重视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情况下,颁布了《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建立“百工坊”,重新规划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大厦,并在北京房山建立工艺美术雕塑名园,这四大工程可以说对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外部条件,而且社会大众也充分意识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所以,作者最后运用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如何在宏观环境优良的条件下,通过改革企业的机制管理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大潮,明确其走出困境的关键是在其自身,在其自身的企业制度、经营管理、自我创新,这样才能使其经济价值延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