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X-1在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蜕皮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在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蜕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与其可能机制。 方法:取雄性SD(Sprague-Dawley,SD)大白鼠30只,平均体重253.53±44.88g。随机分为三组:普通饲料喂养组(空白组)、高脂喂养组(对照组)、高脂+蜕皮素喂养组(蜕皮素组)。每组各10只,喂养16周。16周后,三组实验动物分批以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麻醉显效后,迅速开胸,暴露心脏,于右心室取血,注入抗凝管,备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之用。取胸主动脉,备病理检测之用。 结果:16周后,对照组血清TC、TG、LDL显著高于空白组和蜕皮素组(p<0.05);蜕皮素组和空白组血清TC、TG、LDL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结果分析显示:(1)胸主动脉油红O染色,空白组:血管壁光滑,未见明显红色着色条带。高脂组:血管壁略凹凸不平,可见明显呈点片状红色脂质条纹。蜕皮素组:血管壁光滑,可见少许散在红色脂质条纹。(2)HE染色,空白组:血管内膜表面平整,内膜无增生,肌层无增厚;对照组:血管内膜表面凹凸不平,内膜增生明显,管壁肌层显著增厚;蜕皮素组:内膜表面基本平整,内膜轻度增生,肌层轻度增厚。(3)电镜观察各组,空白组:内膜表面光滑,内皮细胞排列规则;内皮细胞无隆起与剥脱,连接紧密。对照组:内皮细胞萎缩、增生、隆起、脱落,排列不规则,无方向性,细胞间连接破坏。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染色变深,线粒体空泡化,弹力板大量断裂,部分可见坏死的平滑肌细胞。蜕皮素组:内皮细胞排列较规则,连接尚紧密,平滑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3)免疫组化染色,空白组:LOX-1受体极少表达。对照组:LOX-1受体在内皮表面、内膜下组织、平滑肌中表达显著。蜕皮素组:LOX-1受体在内膜表面和肌层有少许表达,LOX-1表达明显下调。 结论:(1)高脂喂养16周能建立稳定的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高血脂增强LOX-1表达,LOX-1高表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3)蜕皮素能降低血清TC、TG、LDL浓度水平和下调LOX-1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了北疆高产棉花群体(1800kg/hm2)条件下棉株N、P2O5、K2O养分的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棉花茎枝、叶片、花蕾、铃壳、籽棉中的N、P2O5的百分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K2O含量在铃壳中呈上升趋势,在其它器官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
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中肥旱地小麦三个模拟降水、两种施氮量、两种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水肥组合下的光能利用效率、投肥增产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得出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自主呼吸试验成功患者正压拔管与负压拔管对减少拔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医院ICU自主呼吸试验成功后的患者48例,
1998年,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市广播电视系统有55件作品参加’98江苏广播电视奖的评选,结果有4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1件、一等奖4件、二等奖18件。徐州电视台的社
利用PDS1000/氦气基因枪将人工构建的雄性不育基因(TA29-Barnase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豫责18号的幼胚细胞。然后在含有10~20mg/L除草剂Basta的培养基础上筛选与分化。从170个幼胚中获得6株绿苗,对照的70个幼胚中未得到绿苗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95)在各种神经系统病变中都有较为明显的表达变化,并已证实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感觉
人们常说记者是“杂家”。记者之所以被称之为“杂家”,是因为记者这个职业交际面广、涉猎面广、报道面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到、无孔不入、无所不报。做为学者,是指在某一领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对脑膜瘤的发生、血管生成、瘤周水肿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为探索脑膜瘤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实验
目的:EPC已经成功地从骨髓和外周血中得到分离。近年来研究表明EPC可作为内皮损伤修复的另一个细胞来源,EPC在人和动物模型已经显示能促进血管新生和再内皮化,表明它在维持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