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中存在着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增收难、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并且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也面临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问题,理论和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角度出发,选取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作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表征指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通过趋势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分析初步判断两者在时间上有共同变化的趋势,在空间地理分布上相对应;其次,通过构建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测度了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生产性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差异。最后,从省区个体异质性角度与区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内部结构角度探寻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的根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整体上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的促进作用不同,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作用明显,中部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作用较弱,甚至起到负向作用。究其原因,省区异质性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应以及基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信息条件和制度因素等基础因素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内部结构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从思想层面提高认识,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加大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第三,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各环节融合互动发展;第四,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制度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农业发展提供制度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