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鲸》中的神秘色彩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no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大师麦尔维尔的名声日益显赫。在其代表作《白鲸》一书中,麦尔维尔通过对惊心动魄的捕鲸场面的描写,并配以浪漫、神秘的风格,对历史、哲学、文化、信仰和道德等进行了深层探索,使该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达到了美国十九世纪小说的巅峰。 根据《韦伯思特词典》的释义,“神秘”或“神秘主义”是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主张人与神或超自然界直接交往,并从这种交往关系中去领悟宇宙的秘密。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强调个人难以捉摸的感受、幻象等。美国哲学家琼斯认为:宗教神秘主义以及其它一切形式的神秘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的非理性性质。从广义上讲,所谓神秘主义指的是宗教和其他文化形式中用理智无法来理解、表述和把握的部分;从狭义上讲,神秘主义则是指宗教经验中最核心、最隐秘的一种体验,即与神相遇或合一的体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学说。 《白鲸》一书宗教气氛浓厚,其神秘特色不仅表现在人对神的神秘体验上,还包括对外部意象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模糊的感受。简单地说,麦尔维尔通过对原型人物和原型意象的塑造,使之成为一部迄今为止仍难以理解的神话作品。换言之,本书的神秘色彩主要体现在一些原型人物、意象等方面的不可捉摸性,麦尔维尔又通过刻画这些原型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对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始意象的态度来增加本书的神秘色彩。 本文首先对麦尔维尔的个人经历和文学生涯作了简单介绍,并阐释了神话批评理论和《白鲸》中神秘色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小说中神秘色彩的表现形式、作品神秘主义形成原因等问题的剖析,探讨了神秘主义在文学表现形式、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阐释了书中一些原型人物和原型意象的神秘性。船长亚哈既是一位“追寻”原型,又是一位“悲剧英雄”原型。表面看来,他追寻的是白鲸,是为了复仇,但真正吸引他的是对神秘的大自然的解读。与此同时,盲目、自负、敢于向上帝挑战、善和恶的联合体,这些悲剧英雄常有的一些特点,在他身上均有体现,并最终造成了他的自我毁灭。伊斯梅尔。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麦尔维尔的代言人,也是一位“追寻”原型,同时又是“被遗弃者”的圣经原型。在这次海上航行中,表面上伊斯梅尔是因讨厌陆地生活而被白鲸吸引到海上的,实际上他真正要探寻的是人生。此外,通过大量圣经原型来塑造人物是该作品的另一特色,书中的一些人物,如船长亚哈、伊斯梅尔、加百列等,无论其命运,还是气质,都是按照《圣经》中的人物原型来塑造的。圣经典故、圣经原型人物和意象的大量使用,使整部作品充满神话特征与神秘色彩。作品成功塑造了寓意丰富的白鲸——一种神秘的具有超凡能力的海洋生物。从原型角度来分析,白鲸代表了具有神话色彩的海洋怪兽;白色色调既象征了纯洁,又代表了死亡和恐惧。两种原型意象的结合,使得白鲸难以解读,神秘色彩十足。其次,神秘色彩还表现在对海洋的描写上,作品将水作为出生一再生的原型象征来描写,将本来是陆地的对立面和延伸物的海洋描绘成能够探究人生意义,且能够与上帝交流、进行激情联想的神秘场所。此外,麦尔维尔对海洋(《圣经》中毁灭人类洪水的原型意象)所扮演角色的结论似是而非,更增加了大海的神秘性。 第二章从社会、宗教、文化和个人经历角度,分析了神秘主义产生的原因。19世纪,西方文明面临困境,宗教信仰产生了动摇,麦尔维尔的思想也发生了激荡。麦尔维尔生活的时代,是西方文明快速发展的时代,但与这种发展相孪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尤其是带给人类的种种新苦难和对传统信仰的冲击,使麦尔维尔深切忧虑,对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也极其困惑。此外,麦尔维尔个人人生经历也颇多坎坷,母亲的清教信仰、家庭的衰败加重了他内心的忧郁和固有的悲观情绪,反映在作品中的神秘色彩正是他这种内心世界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身心体验过的种种不可言喻的痛楚,更加重了他在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的悲观情绪。在文学领域,作者深受霍桑的影响,借用了霍桑借助象征手法和想象来表达人性中善、恶的手法,这也是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神秘色彩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还深受莎士比亚戏剧影响,擅长通过一系列戏剧手法,比如独白,来展现内心的苦闷和冥思。 第三章从文学、社会学和意识形态领域分析了作品神秘色彩的价值和意义。麦尔维尔采用的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阐释、理解原文。世界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麦尔维尔的困惑表现出了对人们信仰缺失的担心和对蒸蒸日上的西方文明未来的困惑。在人鲸的战斗中,亚哈的悲剧结局和伊颠梅尔的幸存,既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引发人们对善与恶的道德思考。麦尔维尔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摒弃仇杀,和谐共存;善恶就如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亚哈的悲剧从另一个侧面对超验主义所擢崇的自立做出了抨击,极端的自立就会发展成自私,走向毁灭。与此同时,麦尔维尔也强烈呼吁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积极为西方文明寻求出路。 总之,运用神话批评理论来分析作品中的神秘色彩,能激发人们对原型人物、原型意象的想象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为充分理解《白鲸》复杂的象征意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此外,麦尔维尔并非“为原型而原型”或“原型至上主义”,这是因为原型蕴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作品中的原型本身具备了一些诸如二元性、模糊性和不可言喻性等神秘性的要素;另一方面,对原型的解读也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疑虑和困扰,麦尔维尔一时找不出答案,便借助于创造神秘原型来展示其内心世界。神秘主义通常被认为是抵消各种极端势力的中庸之道,能使人们得以暂时解脱各种内心和社会桎梏。由此可见,创造神秘原型既是麦尔维尔的一种自我表达,又是时代的需要。
其他文献
非裔美国作家詹姆士·鲍德温(1924-1987)的主要代表作《向苍天呼吁》(1953)是一个后殖民语境下非裔美国黑人的身份困惑和寻求的故事,作者借格兰姆斯一家为整个黑人民族寻求摆
本文是英汉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并解释英汉硬新闻语篇如何实现交际功能。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硬新闻是对新闻事件的客观中立报道,但事实上,硬新闻语篇将多种人际意义隐藏在某种语
习语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钻石。从整体上讲,习语既语言简洁,又寓意深刻,既形象生动,又韵味隽永。然而,各个国家文化、历史、语言的差异阻碍了人们对习语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