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声誉冲击事件对公司股价影响的案例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EO声誉如同产品的品牌一样,它的良好与否与知名程度会最终影响到企业价值。而如今,微博等新型媒体的发展与推广充分展现了微信息时代的特点——及时性、分享性、开放性、灵活性,通过微信息的传播,CEO声誉冲击事件的发生会迅速反映在公司股价上。而 CEO声誉冲击事件是如何影响公司的股价?影响程度又是多少?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指导企业的管理者、利益相关者以及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如何在CEO声誉发生变化时作出更合理的决策。因此,本文在声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微信息时代的特点,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CEO声誉冲击事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采用事件研究法从负面冲击事件和正面冲击事件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选取了唐骏“造假门”事件作为负面冲击事件,陈利浩“微博转发捐款”事件作为正面冲击事件,分别对两个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作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正面事件还是负面事件,对公司股价都有显著的影响,即CEO声誉受到负面事件的冲击下,公司股价呈现负向波动,累计超额收益率呈下降趋势;CEO声誉受到正面事件的冲击下,公司股价呈现正向波动,累计超额收益率呈上升趋势。2)“微博转发捐款”事件在事件公告日前并未被市场知晓,事件公告当天市场反应剧烈,之后被市场慢慢消化,股价呈上升趋势,并具有一定持续性。3)“造假门”事件在事件公告前一天存在信息泄露,部分市场投资者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在事件公告的当日,信息完全公开,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反应,股价呈持续下跌趋势。4)“造假门”事件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在事件公告第三天达到最低值,而“微博转捐款”事件在事件公告第四天达到最高值,说明市场对负面事件吸收更快。并且通过累计超额收益率变化率比较,发现市场对负面事件产生的股价反应更加剧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特点。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和目前我国金融发展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我国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门槛效应和城乡
影子银行能够补充传统金融机构所无法满足的融资需求,借助于这一优势,影子银行在中国的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当前部分影子银行不受监管、不受限制的发展态势,已经给我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与此同时,犯罪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探讨社会经济
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基础,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形成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正确认识。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注重对企业的效率与效益指标,具体体现在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总体交易规模突破1301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800.3%。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在我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且势不可挡。然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