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1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比重由13.3%增加到16.0%。同时,老龄化进程与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相伴随,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老年福利设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比重由13.3%增加到16.0%。同时,老龄化进程与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相伴随,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老年福利设施作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论文以区域为视角,从县域范围研究县城老年福利设施的定位。通过分析案例县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及运行状况,得出其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和严峻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用现行标准指导其建设已力不从心。 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以平凉市辖县老年福利设施发展现状及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基础,重点对影响县城老年福利设施适宜性标准的核心因素,如居民养老模式、设施服务范围、居民服务需求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案例城市综合发展状况,对以配建体系和指标体系为核心内容的老年福利设施适宜性标准进行探讨,并提出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以保障老年福利设施能够持续高效运转。 论文基于以上研究,对平凉市辖县县城老年福利设施适宜性标准的制定提出如下思考:一,从县域的视角,研究县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标准的定位;二,应注重建立符合地域发展特征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与可实施性的老年福利设施指标体系;三,老年福利设施适宜性标准应与我国当前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四,老年福利设施适宜性标准应具有稳定性、超前性与动态性;五,应建立与老年福利设施适宜性标准相匹配的管理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社会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相应地,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景观设计已不能满足新生活方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生态低
本研究缘起于对中国城市设计“实施困境”的思考。以城市设计实施的重要工具——设计控制为研究对象,从市场、政府、空间发展过程三个方面对设计控制与市场经济背景间的关系进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住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住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供给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关系到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是体现城市发展水
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新区或新城成为诸多城市满足规模增长、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的重要举措。由于城市新区在功能定位、人口结构、发展规模等方面具有的特殊性,
当下,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建筑领域,并已渗透进从设计到建造的整个流程中。数字化技术使得建筑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变得更加精确、快捷。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或完成
随着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和建筑与环境、城市矛盾的日益激化,建筑与基地之间的关系逐渐被越来越多建筑师重新关注,成为建筑师们进行创作探索的新视角。基地不再只是作为建筑的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的大规模改造方式已经受到批判,探究新的改造方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可持续的道路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建筑师、城市学家马拉勒斯以巴
近年来,我国的档案工作理念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一变化引起了档案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应改变。面对这一变化,档案馆应采用何种应对策略,如何在其功能空间发生改变的同时满足其更高
日渐污染的环境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威胁已成为世界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土地资源减少与工业飞速发展增加的土地资源需求成为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但是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再仅仅希望医院能够提供医疗救助功能,还希望医院为就诊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满足就诊者身心全方位的要求。就诊者本着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