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声(1598~1645),字正希,号赤壁。休宁县瓯山村人,是明清之际徽州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身处动荡不安的江山易祚之际,一生献身于抗清运动,为明末的中流砥柱之一。作为学者,他眼界阔大,在学术思想、文学创作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对于明末西学的传播,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有《金忠节公集》八卷传世。除导言和结语外,全文拟分四章,较为全面地探讨金声的生平、学术及其在文学上的贡献。 第一章考述金声的生平和交游。从史料和文献入手,力求真实地还原他一生的事业功绩。金声一生交游广泛,品位不俗,对其交游情况进行考察,由点及面,对于明末知识分子的活动和心态将会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第二章的研究重点放在金声的学术思想方面。金声是明末思想界一位颇具特色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本着传统的儒家观念,力矫王学末流之流弊,一方面旁及外来的佛教、天主教与西学,融汇贯通。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担当了承先启后的重任。 第三章主要对金声的文学创作进行考察。金声是明末的八股大家,他的制艺文章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他能够“以古文为时文”,善于将古文笔法融合到八股文写作之中,以提高八股文的文体品位。金声的古体散文,“雄秀奥衍,突兀诡奇”,内容上则又能注重于“学问经济”,亦足侪名家之列。对后世文人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桐城派文章开辟了先路。 第四章探讨金声在文论和诗论方面的观点。他主张为文应该“复古重道”、“实文实行”、“奇特独到”,为当时纤弱柔靡之气弥漫的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金声在诗论方面,则是宗孔子“诗言志”之说。 本文在全面搜集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跳出传统的研究视角,重点从金声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角度入手,以填补前贤研究的不足,冀能使对这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抗清志士的研究更加完备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