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及其与相应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影响CAC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观察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ulfate,STS)对冠状动脉钙化进展的干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菲利普256层螺旋CT对38例MHD患者胸部进行平扫,行CAC评分。依据CAC评分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钙化组(CAC积分>10分)和无钙化组,透析前抽血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计算钙磷乘积。比较两组年龄、透析时间、血压和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另外将CAC积分大于50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n=10)常规治疗3个月,另一组患者(n=17,15例患者完成STS治疗)在血液透析结束后接受STS(0.18g/kg体重,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30分钟,每周3次,为期3个月。STS治疗前患者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常规、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25羟维生素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及骨密度等相关检查,治疗结束后再次复查上述指标。分析影响血管钙化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血管钙化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生化及骨密度等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观察STS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38例MHD患者中有27例(71.05%)患者冠状动脉发生钙化,冠状动脉钙化组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钙化组(p=0.017,0.037,0.038,0.037,0.013,0.006);而白蛋白水平前者低于后者(p=0.026)。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基线值基本一致的情况下,STS治疗组CAC积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而常规治疗组CAC积分显著增加(p=0.021)。两组治疗前后CAC积分差值有显著差异(p=0.004)。STS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16),HCO3-水平降低(p=0.020),血钙水平升高(p=0.005)。其它指标如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STS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3.硫代硫酸钠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乏力1例,口渴2例、打喷嚏1例,骨密度降低5例。常规治疗组骨密度下降发生1例,而两组间骨密度下降例数做卡方检验,χ2=1.791,P=0.34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冠状动脉钙化,其发生主要与年龄、透析时间、钙磷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2.硫代硫酸钠治疗可能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抑制炎症反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对骨密度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