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负荷方式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改建的影像学分析与方法比较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h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即刻种植不同负荷方式修复的动物实验模型,利用CBCT、Micro-CT,联合口内X线片,评价不同负荷方式对牙种植体周围骨松质结构的影响,探讨CBCT测量的精确性。方法4只健康雄性Beagle犬(犬龄12-24个月),采用分口式设计于双侧下颌前磨牙、磨牙位点即刻植入24颗种植体,分别作五种修复:(1)即刻负荷3个月;(2)即刻负荷6个月;(3)延期负荷3个月;(4)延期负荷6个月;(5)未负荷。各阶段拍摄口内X线片监测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值。实验总时长9个月。Micro-CT和CBCT扫描所有样本,三维重建,获取图像,利用CTAn软件二值化分割,测量两者相配比区域内骨小梁形态及定量分析松质骨参数。统计学分析Micro-CT和CBCT检测骨小梁形态学所有参数的相关性。口内X线片测量离体样本颊舌侧和近远中侧边缘骨吸收量,与CBCT扫描重建图像相同感兴区域配比分析。结果不同负荷方式骨小梁形态学参数,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体积比率、结构模型因子、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孔隙率和连接密度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较长负荷时间(6个月),即刻负荷比延期负荷或未负荷组有更大骨体积分数(36.141%)和骨小梁厚度(2.456mm),更低的骨表面体积比率(1.847 mm-1)和骨小梁孔隙率(63.859%)。较短负荷时间(3个月),不同负荷方式各骨小梁形态学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Micro-CT和CBCT检测参数有显著相关性,r均大于0.75(0.76-0.99)。CBCT与口内X线片检测骨吸收量相关性显著(r=0.88,p<0.0001)。口内X线片检测不同负荷方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样本种植体颊、舌、近、远中,四方位边缘骨吸收量无明显差异(p>0.05)。随种植术后时间推移,骨吸收速度明显减慢(P<0.05),种植术后3个月骨吸收最快(1.78mm),术后6个月到第9个月的骨吸收最慢(0.11mm)。不同解剖区域检测10组骨小梁形态学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P<0.05),从种植体冠中部至根尖水平,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碎形维度、连接密度逐渐减少,而骨表面积体积比率、骨小梁模式因子、结构模型因子、骨小梁孔隙率测量值呈上升趋势。结论高分辨率CBCT定量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形态,其精确性指标可作为临床种植术后骨改建评价依据;种植体不同层面骨小梁形态存在一定规律性变化;即刻负荷对种植术后骨改建具有明显优势,负荷时间越长,优势越突显;负荷促进骨质骨量提高;种植术后骨改建随时间延长逐渐趋向稳定;相同时间下,不同区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差异不明显,单纯负荷对骨吸收影响不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借助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骨缝精确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解释上颌前方牵引之前是否需进行快速扩弓这一富有争议的问题,为临床上更好地
目的:研究纳米载银树脂基托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并测得其对树脂基托冲击强度的影响。方法: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纳米载银抗菌剂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船舶善意取得属于“原始取得”抑或“继受取得”理论上存在分歧与争议.船舶善意取得宜定性为原始取得,以与登记对抗逻辑体系协调一致,但存在于船舶上的法定船舶优先权、登记
目的通过对上颌前突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内收上切牙的患者进行CBCT影像测量,分析上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探讨牙根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尽可
传统的质证程序主要针对有形证据设置,面对诸如微信等电子证据则明显力不从心.由于微信质证涉及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学界对此专门讨论并不多见,法律规定的统一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