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优质牧草,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在我国,紫花苜蓿生长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寒冷,容易发生低温冻害,造成苜蓿减产,大大降低苜蓿的生产效益。因此,如何发掘紫花苜蓿的抗寒基因资源,培育抗寒苜蓿新品种,已成为我国苜蓿产业高产优质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肇东苜蓿广泛种植于我国东北地区,适应当地严寒气候,是紫花苜蓿中优异的抗寒品种。因此,本研究以肇东苜蓿为研究材料,进行寒冷转录组测序、miRNA测序以及降解组测序,发掘紫花苜蓿中寒冷胁迫相关的miRNA基因、功能基因以及它们的调控模式。同时,整合模式植物的基因调控网络信息,构建紫花苜蓿基因调控网络,解析紫花苜蓿抗寒分子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花苜蓿寒冷胁迫的转录组分析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紫花苜蓿75551条UniGene序列,发掘寒冷胁迫响应基因5767个,主要集中在胁迫响应、激素调节和抗氧化调控等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AP2/ERF、WRKY、MYB等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紫花苜蓿寒冷胁迫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其中,10个AP2/ERF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得到了qRT-PCR的验证,证实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可靠。2.紫花苜蓿寒冷胁迫的小RNA测序分析通过小RNA测序,鉴定了197个紫花苜蓿miRNA基因在寒冷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其中,新的miRNA基因24个。发掘寒冷胁迫响应mi RNA基因35个,其中12个miRNA基因表达模式得到q RT-PCR验证。通过降解组测序,鉴定了105个miRNA调控的靶基因,建立了mi RNA与mRNA间的调控模式。3.紫花苜蓿抗寒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挖掘模式植物基因调控网络数据,构建紫花苜蓿基因调控网络,整合本研究发掘的miRNA与mRNA间调控模式,建立紫花苜蓿寒冷胁迫基因调控网络,系统地解析紫花苜蓿抗寒分子调控机制,为紫花苜蓿的抗寒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