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寻求较高生物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本论文使用活性基团拼接法,设计合成了 A1-A36和B1-B44共80个的新型化合物,运用1H-NMR和MS仪器确认其结构。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杀虫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0mg/L的浓度下,A类和B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A10和A24在4mg/L的浓度下对朱砂叶螨有45%和10%的杀虫活性。嘧啶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而咪唑环在杀菌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本课题是在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基础上,将苯环改变成嘧啶环,形成嘌呤类化合物。本研究运用活性基团拼接法,设计合成了 12个嘌呤类化合物,运用1H-NMR和MS仪器确认其结构。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杀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D系列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黄瓜白粉病菌(Erysiphaceae)没有杀菌活性,而对黄瓜霜霉病菌(Bremia lactucae)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表现出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当施药浓度为80 mg/L时,D3、D5、D6、D10对黄瓜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其中在浓度为20 mg/L时,D6对黄瓜灰霉菌仍有30%的杀菌活性,而D10对黄瓜霜霉病有25%的杀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