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河油田托甫台TP12CX井区属于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根据静态与动态资料被划分为多井缝洞单元。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及油气充注,多井缝洞单元内显示复杂的油水关系,油藏开发难度增大。本论文根据TP12CX缝洞单元的具体情况,利用岩心、钻井、录井、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采用点-线-面的分析方法,对单井储层类型、油水剖面、见水特征进行识别与分类,进而从纵向和平面上分析研究区储层分布及油水分布特征。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区单井储层类型划分为裂缝—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受断裂及古岩溶作用影响,平面上裂缝—溶洞型储层呈“北部及中-东部连片、南部成带”特征;裂缝—孔洞型储层主要在西南部呈带状分布;裂缝型储层分布无明显区域性,主要分布于局部构造低洼部位。纵向上T74不整合面以下80m内裂缝—溶洞型和裂缝—孔洞型较发育,80m以下主要发育裂缝型储层,局部发育裂缝—溶洞型储层。2、单井油水剖面分为纯油剖面、油水共存剖面和纯水剖面。单井剖面上符合上油下水的基本分布模式。对11口见水井的见水类型进行分类,按照投产方式和见水时间分为:自然投产即见水型、自然投产后期见水型、酸压投产即见水型、酸压投产后期见水型。研究区以酸压投产即见水型为主。可能酸压易于沟通储层下部水体。按产水变化趋势分为:缓慢上升型、快速上升型。研究区以快速上升型为主,油井见水主要来源于藏下底水和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3、油水分布特征表现为平面上油气整体富集程度较高,水体局部发育;纵向上距T74侵蚀面0-80m内油气富集,80m以下水体活跃。多井缝洞单元内存在多个水体或同一个水体沿多个管道不同程度的向上窜进的可能。见水井的出水并不完全遵循水体统一逐渐抬升,因此没有严格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断裂控制。受局部构造控制,深大断裂主导油水分布。断裂方向也是决定油气充注程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