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的合成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聚合物微球是一种由磁性材料和非磁性聚合物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功能微球。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而成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在免疫检测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中,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尺寸、单分散性、表面光滑程度以及粒径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制备尺寸合适、单分散性好、表面致密光滑及磁响应性好的磁性微球至关重要。  本论文以研究制备单分散性好(PDI值接近1)、表面致密光滑、磁响应性优良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磁性微球(1~10μm)为主要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合成了磁性PGMA微球,研究了磁性纳米粒子(MNPs)的粒径、表面性质及在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对磁性微球合成的影响;继而探讨磁性微球的合成机理;并比较了不同微球对蛋白质吸附性能。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磁性纳米粒子和磁性聚合物微球。主要表述了磁性纳米粒子和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目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磁性微球的合成现状和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优势。  第二章为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在水相体系中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稳定剂修饰的水溶性Fe3O4纳米粒子,在多元醇体系中用高温氧化还原/热解法制备了醇/水溶性Fe3O4纳米粒子。对两种方法制备的MNPs用动态粒径散射仪(DLS)、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及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SQUID)进行了表征。  第三章为渗透-原位沉积法制备磁性PGMA微球。该方法主要分三步:合成非磁性PGMA微球,氨基修饰非磁性PGMA微球,原位沉积生产磁性PGMA微球。讨论了非磁性PGMA微球在铁离子溶液中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对磁性PGMA微球合成的影响;并对经过盐酸洗涤的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  第四章研究了分散聚合法用于磁性PGMA微球的合成。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水溶性MNPs和高温部分氧化还原/热解法制备的醇/水溶性MNPs合成磁性PGMA微球,考察了醇/水比、磁流体的用量等因素对微球合成的影响。通过对磁性PGMA微球的表面修饰,得到了表面含有-COOH、-NH2活性基团的功能化磁性PGMA微球,并比较了不同表面修饰的磁性微球对蛋白的吸附能力。  本论文的主要成果是讨论了不同方法合成磁性PGMA微球的效果。采用分散聚合法,以三乙二醇(TREG)体系中部分还原FeCl3得到的醇/水溶性MNPs为磁流体,合成出粒径较大(dn=3.38μm)、单分散性好(PDI=1.17)、表面较洁净的磁性PGMA微球。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对分散聚合法合成磁性微球的相关机理进行了研究。对磁性微球进行修饰,制备了表面含有-COOH、-NH2的活化磁性PGMA微球。
其他文献
热固性树脂由于其交联反应不可逆,加热或与固化剂反应发生交联变成不溶不熔的网状产物,而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作为两种最为典型的热固性树脂,广泛应用于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设计高性能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以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在高斯09程序下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系列有机聚合物及小分子化合物的光电性质。基于大量的文献查阅,设计了一系列有潜力的高性能光伏材料,并在理论上对其电子性质、
黑白作为最基础的色彩,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当代摄影早已进入了彩色摄影时代,但是黑白摄影却并没有因此而没落遭到淘汰。彩色照片虽然能使人赏心悦目,但是黑白照却更能带给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