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扶贫建设中,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以往扶贫建设的实践来看,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对外部扶持产生的严重的依赖性,这些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各界学者普遍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直属县市是新疆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下文简称伊犁州直属地区),这里60%以上是少数民族人口,广泛分布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锡伯等47个民族,区内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和新疆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发展任务巨大。提升该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的梳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此为依据,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力大小,从而分析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缘由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该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构建及分析方法。第三部分主要对伊犁州直属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分析制约伊犁州直属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因素。第五部分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培育伊犁州直属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推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资本的投入,内部技术创新较差,技术进步较为缓慢,没能有效的推动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经济结构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地区的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第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面临越来越迫切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过多的资源投入到经济增长上,影响了,如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项目的建设。第三,就环境状况开看,总体上处于改善的趋势,环境保护较好,但是从细节上来看,落后的产业结构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反映了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分析结果集中体现了伊犁州直属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所面临的三大矛盾:传统发展观念与新型发展观念之间的矛盾、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正是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的重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