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土地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形成了以地引资推动工业化、出让土地收入助推城市化的发展模式。随着“以地谋发展”的模式越来越被地方政府所青睐,我国的土地财政规模不断膨胀。关于土地财政的成因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关于成因方面,主要形成了“土地财政”与“引资竞争”两种观点,前者主要强调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划分不合理,财政压力增加带来的财政激励;后者更加强调地方政府面临的政绩考核与晋升竞争激励,在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下,鉴于我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地方政府逐渐把土地作为了重要的竞争工具,进而引发了土地财政问题。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财政分权和引资竞争两种观点,对土地财政的形成均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此类研究也面临着一定问题,一方面现有文献主要强调其中一种观点的解释力,对于两种成因在引致土地财政方面是何种关系还需更多的实证检验;另一方面现有的实证研究多以省级数据为主,考虑到土地财政主要发生在市、县两个层级,因此,立足于市(县)级层面考察土地财政的成因更符合我国实际。进一步考虑土地财政模式带来的影响,文献更多关注经济增长角度,却忽视了政府经营土地过程中的财政收支活动,对财政支出结构带来的影响。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民生问题的凸显,更是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结合已有的文献,对此问题的研究要么是将预算内外资金分离,要么是不加区分的合并研究,鲜有对预算外土地出让收入如何影响预算内支出结构的研究,忽视了地方预算内外资金使用的有机联系,因此,从土地出让角度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将弥补这一缺憾。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使用2007-2012年山东省17地市的数据,对土地财政的成因和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研究思路框架、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围绕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其对财政支出结构带来的影响展开。包括我国的土地制度、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的竞争格局与策略选择、土地财政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第三部分以山东省为例,对土地财政及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山东省的土地财政规模、财力状况、土地出让方式及财政收支结构。发现山东省的财力对土地相关收入的依赖度比较高,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省的土地财政行为,此外,结合其土地依赖的地域差异及具体的土地出让行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考核为主的晋升竞争,同样对山东省的土地财政具有较强的解释,并且两种因素也同时作用于山东省的财政支出结构。第四部分采用2007-2012年山东省17地市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对土地财政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与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晋升竞争,共同作用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迅速增长: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得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特别是高价出让商住用地为其履行政府职责融资;晋升激励下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使得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招商引资展开竞争,并通过高价出让商住用地为竞争提供资金支持;山东省的“土地引资”竞争的效应略大于财政分权的压力。第五部分同样结合山东省17地市的数据,对土地出让如何影响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以财政自给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预算内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建设类支出、行政管理类支出占比增加,公共与民生类支出占比下降;以土地出让展开的晋升竞争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建设类支出占比增加,公共与民生类支出、行政管理类支出占比下降。表明土地财政的形成,没有实现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社会服务性支出的良好愿望,对预算内支出“重投资、轻服务”的问题并没有发挥矫正作用,这也说明预算内外的财力统筹并不理想,建立全口径预算和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第六部分主要为结论与建议。针对财政分权和晋升竞争共同影响土地财政的现象,改革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税制,更加清晰的对各级政府进行事权、财权划分,构建地方税主体体系及完善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还需要对我国地方政府的竞争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指标及土地出让收入支出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