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后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incisional surgicalsite infection,I-SS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手术治疗的24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SI分为I-SSI组和非I-SSI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影响I-SSI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全组病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共2385例,其中77例发生I-SSI,I-SSI的发生率为3.2%。(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MI≥25Kg/m2、手术时间≥240min、切口长度>20cm、联合脏器切除、术中输血、姑息性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I-SSI的发生率(P<0.05),腹腔镜手术可明显减少I-SSI的发生率(P<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Kg/m2(OR2.85;95%CI,1.26~6.47,P=0.012)、手术时间≥240min(OR2.29;95%CI,1.02~5.15,P=0.045)、联合脏器切除(OR3.08;95%CI,1.19~8.00,P=0.021)及术后腹腔感染(OR5.37;95%CI,1.41~20.50,P=0.014)是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5;95%CI,0.13~0.94,P=0.038)。结论BMI≥25Kg/m2、手术时间≥240min、联合脏器切除及术后腹腔感染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I-SSI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该加强围手术期的个体化干预,而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I-SSI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