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产品缺陷问题屡见不鲜,企业面临着怎样进行缺陷产品召回,以及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损失和社会福利损失的巨大挑战。文章基于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率低的现状,提出企业给予消费者响应召回损失补偿,借此提高召回率,并建立了确定补偿限额的模型,对企业是否召回缺陷产品进行决策,且给出了召回企业的最优补偿策略,以达到最优化企业自身利益,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文中结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的最优产品召回与社会福利损失的关系,对企业的产品召回决策和政府决策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国内外缺陷产品召回补偿问题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本论文在第二章基于文献综述,采用数学建模、决策论和动态规划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缺陷产品召回总成本最优时的企业补偿策略及政府期望的最优补偿策略问题。第三章对企业召回时给与消费者补偿的限额决策问题进行了探讨。本部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决策召回事件中企业的最优召回补偿限额,使企业的期望召回总成本达到最小。假设企业可以预估消费者响应召回所产生的损失,消费者响应召回损失服从随机分布,召回的产品经维修后不再会出现相关故障,并且假设企业不进行召回的赔偿比例不低于企业进行召回后的赔偿比例。本部分我们构建了企业成本控制模型,模型的决策变量为企业进行召回时给予消费者的补偿限额,模型基于确定型决策理论构建,利用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确定最优的补偿限额,使企业达到期望总成本最小的目标。第四章讨论了政府期望的补偿限额决策问题。通过引入社会福利损失,考虑政府在宏观调控社会福利中处于的地位以及方式,运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出最优的社会福利损失及此时企业的召回补偿限额。通过政府期望的企业补偿限额与企业最优的补偿限额的比较,得出补偿限额与企业召回总成本与社会福利损失的关系。同时,企业召回总成本最优与社会福利损失最优时对应的补偿限额并不一定相同。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给予企业管理者一些管理启示,同时为产品召回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提供一些成功范例支持和理论基础,并通过研究结果在召回补偿策略制定中的运用,给予管理者更好的帮助和指导。达到优化企业召回成本,提高社会福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