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城市化区域内遗址公园的公众感知与参与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遗址公园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遗址保护与利用间矛盾的一剂良方。作为遗址公园建设的相关利益群体,城市居民能否正确的认识遗产保护并积极参与其中,对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高度城市化区域内的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并以西安市的延平门遗址公园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探讨遗址公园规划保护中公众感知与参与的相关问题。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治理理论、社会表象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尝试着对公众感知、公众参与、高度城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在延平门遗址公园和大明宫遗址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西安市民对已建成的遗址公园满意度较高,正面感知明显,然而公众参与遗址公园保护、管理却仍处于启蒙阶段,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参与被动、方式单一。论文研究得出,通过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参与制度、增强参与的实际操作性三方面入手可以改善公众参与遗址公园保护规划的现状,缩短感知与参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支撑公众参与体系的有效运行。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深化,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能够有效的缓解资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在低碳经济
传感器是可以明确感受到规定内被测量到并通过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为可以输出信号的设备以及装置,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对其进行特征性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介绍了传感器的
期刊
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于高科技产业的扶持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产业基础和国情实力,采取了不同的扶持模式,培育出来包括美国“硅谷”和日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对经济增长持极端反对见解的"减增长"(degrowth)理论。这一理论反省了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进